序一 /嚴紹璗
序二 /張西平
序三 /楊煦生
1/第一章 誕生,當西方遇見東方
沙勿略的上川島之盼
羅明堅:會編字典的仙花寺主人
利瑪竇:用科學叩響中國大門的使者
金尼閣的遺憾,更是中國的遺憾
衛(wèi)匡國:17世紀撰寫中國史的最佳撰稿人
23/第二章 用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
南懷仁:來自西洋的二品大員
孔夫子的“烏托邦”
去中國,尋找上帝的足跡
康熙大帝:“哲人王”的現(xiàn)世楷模
用理性照亮世界
一部《論語》,可以打倒希臘七賢
伏爾泰:歐洲的良心
47/第三章 抽刀斷水水更流
雷慕沙:漢學世界的“魯濱遜”
馬禮遜:用性命編纂《華英字典》
小斯當東:被乾隆接見過的漢學家
儒蓮:漢學界的諾貝爾
誰來解剖中國?
73/第四章 搶回來的學問
沙漠中的奪寶競賽
敦煌,作為一門學問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戴密微:“我們的光芒”
99/第五章 雙頭鷹,凝視著東方和西方
康熙與彼得,兩大帝王的布局
俄羅斯?jié)h學的崛起
“阿翰林”:中國年畫的第一個推手
近水樓臺先得月
123/第六章 盡天命,以成人事
“西學鴻儒”井上哲次郎
再造中國,大日本帝國的“天命”
把中國當作中國
吉川幸次郎:“我是中國人”
149/第七章 中國學,別開生面
從“漢學”到“中國學”
輝煌的“費正清帝國”
史華慈:一個孤寂的猶太人
173/第八章 文化的基因庫
標本意義上的中國經典
永恒的“中國心靈”
高羅佩:文學意義上的“狄仁杰之父”
走向未來的紐帶
201/附錄 導演手記
有一些地方很少有人知道
歐羅巴印象
記史華慈先生
邂逅伯希和
為什么出發(fā)
給漢學家畫像
小心翼翼
拖 延
朋友圈
我認識的“理雅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