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正,金代醫(yī)學家(約1156-1228年)。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睢縣》。精于醫(yī)理,嘗入太醫(yī)院任職,但不久即辭歸,與當時名醫(yī)麻知幾、常仲明等砌磋醫(yī)理,辨析奧義。甚學宗劉完素,主張攻邪,反對妄用溫補,力主“邪氣加諸身,攻之可也”,要祛邪正始能安。其思想主要表現在“三法六門”,即以汗、吐、下三種攻邪之法,以駕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由于善用攻邪之法療病,故后世稱之為“攻下派”之代表。然其治病亦主張辨證論治,而非一味妄攻,攻邪有其適應癥,也有禁忌癥。邪去之后,需用飲食調補之,每能出奇制勝,如其據《內經》“驚者平之”之訓,以木棒敲擊木幾之響聲治驚恐得病2例,亦一種心理療法。所著有《儒門事親》,乃其代表作也。此外,尚有《三復指迷》、《子和心法》、《汗吐下法》、《秘傳奇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