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1893—1980),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民俗學家,我國現代史學的奠基人之一。江蘇蘇州人。顧頡剛先生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其在1923年所提出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這一學術命題,替中國史學界開了一個新紀元。曾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云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等職。1954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主持《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整理工作。顧頡剛先生著述頗豐,除所編《古史辨》外,重要的有《漢代學術史略》、《中國疆域沿革史》、《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尚書大誥譯證》、《中國史學入門》、《史林雜識初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