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是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生于一個“世代仕宦”的書香之家,自學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師范專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錢穆、趙元任等都是他的學生),并任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編輯。1926年后,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zhàn)期間,歸鄉(xiāng)閉戶著書。抗戰(zhàn)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江蘇省政協(xié)委員。 呂思勉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學工作,一生著述800多萬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四冊,后又著成《呂著中國通史》兩冊。晚年從事斷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還著有《中國民族史》、《史通評》等作品。 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史學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對其頗為推重,曾說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他不僅是一位史學專家,而且對經學、文字學、文學都有深刻研究。他治學嚴謹,作風踏實,為人誠樸,謙虛謹慎,深為時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