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章 何謂規(guī)范性問題?
非社會科學的規(guī)范性
標準的論證形式
“那又如何”的問題
規(guī)范性之諸解釋特性
諸特性真的是一個問題嗎?
第二章 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沖突
社會科學家們(以及某些哲學家)知道(或他們以為自己知道)什么?
關于斷裂問題:從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角度看
多樣性:“折衷理論”及其功能
解釋多樣性
關于平等主義的問題
識別問題:規(guī)范性是一種循環(huán)嗎?
hau隸屬于規(guī)范性嗎?抑或規(guī)范性隸屬于hau?
第三章 一個典型案例:法律的規(guī)范性
關于規(guī)范性的新康德主義問題
韋伯的反規(guī)范論
凱爾森的回退論證
法律問題,法律解答
視角的問題
法律的祛魅
作為典型規(guī)范論者的凱爾森
第四章 洗禮(lustral rite)以及概念系統(tǒng)
自然主義的核心問題以及對規(guī)范性的重申
溫奇的社會科學問題
溫奇的讓步:內在聯系的終結
描述
意義的結構?
第五章 共同體、集體意志以及群體反應
始于集體陳述(we-statement)
何為集體意向?其根據何在?
問題的重申
代表:誰擁有“講述”的權利?
意向的偏見
解釋的義務:分析理論、社會理論,抑或循環(huán)定義?
共同體反應
第六章 合理性或可理解性
戴維森的論證關乎什么:可理解性還是合理性?
對錯誤的重新考慮
可理解的錯誤
不涉及集體占有而行事:這是否可能?
明見性與三段論省略式(Evidenz and enthymemes)
隸屬于社會科學并作為一個科學主題的移情:從行為數據到移情事實
移情作用的普遍化:為布倫塔諾的信念提供辯護
最終的判詞?
結語 歷史視角的討論
如何平息這一爭論
真正的解釋
循環(huán)以及那種通過規(guī)范論而得到解釋的附加事實
相對主義與合理性
終點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