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沈斌
第一章 讀懂孩子,需要的才會被接納
1.傾聽,就夠了
2.識別孩子的原級情緒
3.發(fā)現孩子的“缺愛”模式
4.尊重孩子的自我,保護孩子的自尊
5.往你想要的方向推動——積極關注、正面引導
6.他需要的不是道理,是傾聽、信任、賦能、策略
第二章 媽媽的柔爸爸的剛,成就孩子的韌
1.“媽媽”是孩子“關系發(fā)展”的源頭
2.媽媽先用本能還是職能?
3.在媽媽的脾氣中看爸爸的位置
4.我已經有一個媽媽了,我想有個爸爸
5.爸爸這個角色需要媽媽共同成就
6.親子之間的距離——從親密無間到親密有間
7.親子關系中的情緒——理想的我與真實的我
8.讀懂自己讀懂孩子——親子相處中的投射
9.老大的煩惱
10.做孩子的人生教練
第三章 成長中的重要驛站——學校
1.從他律到自律——可以借力的學校教育
2.配合孩子完成“學校任務”——悲喜交加
3.我再也不想當班長了——能力與努力
4.老師有請
5.我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
6.我很乖,是小惡魔在作怪
7.成績是一個最直觀的信號
第四章 在經歷和體驗中成長
1.所有關系都是相似的——向陳道明先生學習如何發(fā)飆
2.同伴關系顯露親子關系
3.優(yōu)秀的小伙伴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
4.動畫片、綜藝節(jié)目——滿足了孩子什么?
5.時間管理——一個非獨立的課題
6.被拒收的禮物——淺嘗挫敗感
7.再讓我學游泳我就絕食——處理未完成的事件
8.關于撒謊這件事
9.物權觀念
10.控制與反控制——認識孩子們的那些“不乖”行為
11.利己還是利他
12.想要平等的感覺——青少年同一性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