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醫(yī)學指南》又名《幼科指南》,作者為明末清初醫(yī)家周震。全書共四卷。全書分述小兒危癥、小兒雜證、小兒五經主病及兼證、虎口脈紋歌等,并對前人三關辨證進行補充。論小兒病證多列效方驗案,師古而不泥古,且各卷末設有類方,或載明藥物炮制方法,或注明飲服冷熱及速度。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潘兩氏??瘫疽伺d道生堂藏板為底本?!队卓漆t(yī)學指南》又名《幼科指南》,著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初刊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作者周震,字慎齋,沙城(今河北省張北)人,生卒年不詳,為明末清初醫(yī)家,除《幼科醫(yī)學指南》一書外,尚著《秘傳女科》。《幼科醫(yī)學指南》全書貫陰陽于一理,合色脈于完全,詳述心、肝、脾、肺、腎所主小兒疾病之辨證施治,并將醫(yī)案附于后。據(jù)《中國中醫(yī)古籍總目》記載,《幼科醫(yī)學指南》現(xiàn)傳版本有17種。藏于遼寧省圖書館的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為最早版本,但由該館獲得的書影顯示其為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溧陽保赤堂玉樹堂藏板(簡稱為“乾隆溧陽本”),且內容與國家圖書館所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溧陽保赤堂玉樹堂藏板一模一樣,所以推測是檢索錯誤。同一年份刊刻的吳潘兩氏校刻本宜興道生堂藏板為其后各種版本的底本,且為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館藏,可獲得全文,比較后以吳潘兩氏??瘫疽伺d道生堂藏板為好,故以此版本作為底本,以乾隆溧陽本作為主校本,以清嘉慶十九年(1814)刻本溧陽保赤堂藏板(簡稱為“嘉慶溧陽本”)作為參校本。清乾隆刻本破損、缺失較多,已難復全貌,故校注者在底本、主校本、參校本中個別字無從辨認時。適當參考1933年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簡稱為“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