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文場”是一種清唱劇類型的曲藝形式。簡稱“文場”,又稱“文玩子”,與清唱桂劇的“武場”相對命名。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北官話地區(qū),尤以桂林、柳州、宜山、平樂、荔浦等地最為盛行。承金元戲曲余緒,與明清俗曲一脈相承,被視為中國近古曲詞的活化石,歷來享有“曲藝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的美譽。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菲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書是帶有工具書性質的普及型讀物,從“廣西文場”的歷史沿革、曲詞音樂、表演藝術、經典作品、保護與傳承五個方面系統(tǒng)全面地為大眾讀者介紹這一藝術形式,引領讀者欣賞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書中收有大、小調唱腔曲牌譜例16個及各時期的代表劇目13出、專著9部,均為“廣西文場”的經典之作。在數(shù)百年的歲月中,“廣西文場”的舞臺上群星璀璨,各時期的代表性傳承人物都名動四方,作者通過多年的田野調查,將這個生命力極為頑強的群體的藝術風采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一條承前啟后的文場脈絡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