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chuàng)階段(1989—1992)
第一章 標準的誕生(1985一1989)
早期的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
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代碼編制規(guī)則的制定
對有含義碼與無含義碼的研究
確定編碼范圍
國家標準CB11714—1989
機構編碼的國際標準
第二章 制度設計與實踐探索
十部委設計制度
國務院批準實施(國發(fā)[1989]75號文件)
試點省市率先啟動(1989.12)
全國領導小組成立(1990)
第一次全國代碼工作會(1990.9)
第二次全國領導小組會(1992.2)
第三章 開創(chuàng)“統一代碼標識制度”建設的新局面
試點省市經驗
六月會議尋求新的突破(1992)
設計代碼的載體
經費保障
九月會議——全國部署(1992.9)
制度完善階段(1993—2000)
第四章 代碼證的頒發(fā)(1993)
頒證的準備
頒發(fā)第一張代碼證(1993.4)
規(guī)章 和機構的確立(1993)
建立數據庫
階段性驗收(1995)
探索集中賦碼分散頒證的新模式
《頒證工作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1996)
第五章 代碼證最初的應用(1993—2000)
銀行、統計、稅務的應用(1993)
稅務的全面應用(1996)
全國代碼工作會推動應用(1996)
代碼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提高代碼證的使用率
第六章 國務院第143次總理辦公會(1997)
宋健聽取代碼工作進展情況匯報(1997.1)
第143次總理辦公會決定事項(1997)
國家標準CB11714的修訂
代國務院起草代碼管理條例(1997)
深圳代碼管理率先立法(1994)
第七章 法國代碼標識制度(1996)
美國的機構代碼標識(1993)
法國手續(xù)登記中心(CFE)和法國統計局(INSEE)
完善的法律體系
統一賦碼
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代碼標識制度
第八章 代碼證IC卡的發(fā)放(1998—2000)
寧波、深圳試點(1995—1998)
四統一原則
全國推廣代碼證IC卡(1998)
自主知識產權的COS系統(1998)
代碼證IC卡的應用系統
全國IC卡應用的第一個國家標準
第九章 全國聯網(1996—2000)
日益嚴重的重錯碼問題
統一規(guī)劃全國代碼網絡系統(1999)
全國代碼網絡管理的基本情況
實現全國聯通(2000)
全國網絡系統運行與數據質量的提高
社會認可階段(2001—2015)
第十章 賦碼范圍的拓展
最初的賦碼范圍(1989—1992)
相關政策研究
組織機構類型國家標準(2006)
現階段的賦碼范圍(2000一2015)
第十一章 實現全國實時賦碼(2013—2015)
碼段管理
切分碼段的隱患
全國實時賦碼系統
系統部署全國(2013—2014)
國務院向全國推廣
特殊機構的實時賦碼(2014)
應急處理機制
第十二章 代碼管理辦法總局令(2008—2009)
起草過程
主要內容
解決的主要問題
發(fā)揮的作用
《組織機構代碼管理辦法》的修訂
依據總局令實施目標責任制管理
第十三章 頒證管理
空白代碼證內芯封皮管理
代碼辦證機構管理
代碼智能業(yè)務平臺(2008—2015)
代碼質量管理體系
第十四章 追溯歷史的數字檔案庫(2002—2015)
發(fā)展歷程
系統建設
數字檔案國家標準
查詢服務
第十五章 國家權威的代碼信息數據庫
代碼信息采集
組織機構代碼中央數據庫
代碼信息查詢系統
“共享平臺”的對外服務
信息翻譯成英文的嘗試
第十六章 代碼信息服務全社會
深化稅務的應用
擴展到商業(yè)銀行領域的應用
在黨中央重點工作中發(fā)揮作用
應用于公檢法系統
在國家重特大突發(fā)事件處理中發(fā)揮作用
其他部門的應用
開展代碼信息咨詢服務
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第十七章 機構批準及應用部門的變革
事業(yè)單位登記制度從無到有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民間組織核準登記的變化
第十八章 其他方面的工作
法人庫建設(2002—2014)
創(chuàng)新工程(2004—2014)
擴展信息(產品)庫建設(2011—2014)
第十九章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的建立
最初的方案(2013)
三證合一(2014)
一照一號(2015)
最終的結果(2015.6.4)
深圳模式(2015.7.1)
第二十章 統一代碼標識制度的歷史貢獻
編碼及賦碼方式與國際接軌
最權威的法人基本信息數字檔案庫和信息庫
統一國家的納稅人識別號
全社會認可的組織機構身份標識代碼
后記
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挑戰(zhàn)
國務院通過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開啟大數據時代
組織機構代碼與大數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