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 植物基因組同源區(qū)研究背景知識
1 植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1.1 禾本科植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1.2 十字花科植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2 生物信息學軟件在基因組測序和注釋中的應用
2.1 生物信息學定義
2.2 基因組學研究中常用的生物信息學軟件
2.2.1 序列組裝與質量檢測
2.2.2 序列注釋
3 基因組測序與植物分子育種
3.1 基因組定義
3.2 基因組測序策略
3.2.1 BACby。BAC法
3.2.2 全基因組霰彈法
3.3 關于基因組測序完成標準
3.4 DNA測序新方法
3.4.1 454測序系統(tǒng)(GS系統(tǒng))
3.4.2 GenomeAnalyzer測序系統(tǒng)
3.4.3 SOL,iD測序系統(tǒng)
3.4.4 DNA測序技術回顧、總結與展望
3.5 基因組信息在植物分子育種中的應用
4 生物倍性進化與新基因形成
4.1 生物多倍體化與重新二倍體化
4.2 新基因形成
4.2.1 外顯子重排(exonshuffling)介導的新基因形成
4.2.2 基因復制(geneduplication)介導的新基因形成
4.2.3 反轉錄轉座(retrotransposon)介導的新基因形成
4.2.4 可移動元件(mobileelement)介導的新基因形成
4.2.5 橫向基因轉移(lateral genetransfer)介導的新基因形成
4.2.6 基因斷裂/融合(gene fusion/fission)介導的新基因形成
4.2.7 從頭形成(de novo origination)
下篇 稻屬植物分蘗控制基因MOC1同源區(qū)比較研究
5稻屬植物分蘗控制基因MOC1同源區(qū)研究選題依據(jù)
5.1 水稻遺傳改良上面臨的主要問題
5.2 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5.3 稻屬植物分蘗控制基因MOCI同源區(qū)研究的重要性
6稻屬概況及其基因組學基礎
6.1 稻屬分類概況及栽培稻起源
6.1.1 稻屬分類研究進展
6.1.2 栽培稻起源
6.2 稻屬植物基因組學基礎
6.2.1 稻屬植物染色體組型的確定
6.2.2 稻屬不同染色體組型間的親緣關系
7野生稻中的優(yōu)異基因與利用
7.1 野生稻中的優(yōu)異基因
7.2 野生稻中優(yōu)異基因的利用
7.2.1 抗病性
7.2.2 抗蟲性
7.2.3 抗非生物脅迫性
7.2.4 品質
7.2.5 產量性狀
7.2.6 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
8稻屬MOC1同源區(qū)研究手段
8.1 研究材料及工具
8.1.1 植物材料
8.1.2 載體及菌株
8.1.3 分子生物學試劑
8.1.4 儀器設備
8.2 研究方法
8,2.1 植物材料的培養(yǎng)
8.2.2 基因組DNA的提取
8.2.3 質粒DNA的提取
……
參考文獻
附表
縮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