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講國學 1
前 言 1
第一章 梁啟超談史學: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象也。 3
1.梁啟超為什么要發(fā)動史學革命? 3
2.為什么說墨子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實行家? 5
3.中華民族是由不同的民族融合而來的嗎? 8
4.中國為什么會走向衰弱? 11
5.清朝時的讀書人都忙些什么? 14
6.為什么說趙武靈王是天下第一雄主? 16
7.武士道起源于日本嗎? 19
8.大同就是大一統(tǒng)嗎? 22
9.什么是正統(tǒng)與非正統(tǒng)的史觀? 24
第二章 梁啟超談文學:急難風義今人少,傷世文章古恨多。 27
1.十九世紀的歐洲文學是什么樣的局面? 28
2.為什么說杜甫是情圣? 31
3.小說具有變易風俗的功效嗎? 34
4.戲劇具有哪些現實功效? 36
5.為什么要推崇少年? 39
6.為什么說少年強則國強? 42
7.詩歌是怎樣來托物言志的? 45
第三章 梁啟超談儒學: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8
1.后世是否可以培養(yǎng)出“孔子魅力”? 49
2.為什么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 51
3.梁啟超眼中的君子 53
4.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 56
5.何為“威武不能屈”? 59
6.什么是浩然之氣? 62
7.為什么說“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66
第四章 梁啟超談修養(yǎng):淡看風云,毀譽不動 70
1.缺憾也是一種美 71
2.寬容是一種智慧的善行 73
3.淡定,停下來看看路邊風景 76
4.怒對不公于事無補 79
5.懂得知足,生活就不苦 82
6.尋求淡然,在得與舍之間 85
7.如何在低調中修煉自己? 89
第五章 梁啟超談佛學:靜而能慮,定能生慧。 92
1.什么是悲智雙修? 92
2.什么是佛教的因果報應? 95
3.什么是佛教的入世和出世? 98
4.中國的佛學有什么特色? 101
第六章 梁啟超談法學: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104
1.不變法有哪些危害? 105
2.《拿破侖法典》是一部什么樣的法律典籍? 107
3.管子的法治思想是怎樣的? 110
4.管子是怎樣講述法治與君主、人民的關系的? 113
5.法家為什么最厭惡術治主義? 115
6.為什么說國家的意志是立法? 118
7.如何處理權與法的關系? 121
第七章 梁啟超談倫理:獨立精神之道德法律、風俗習慣和文學美術 124
1.什么是公德和私德? 125
2.為什么要培育國家思想? 127
3.為什么要倡導進取冒險的精神? 130
4.為什么說享有權利是人的天性? 133
5.為什么說自尊關系到國家的興衰? 136
6.權利和義務是怎樣的關系? 139
第八章 梁啟超談教育:教育之成效在將來,不在當下 142
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142
2.耕耘與收獲 145
3.教育是教人學做人 147
4.立志,更需養(yǎng)志 150
5.為什么說“百善勤為先”? 153
6.自己的事自己干 156
7.盡力而為,因材施教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