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現(xiàn)代學者、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他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是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書,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沈寂、汪晴編著的《胡適與新文學》以人物傳記的筆法,突出胡適對新文學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新文學運動的開路人”、“同《新青年》的合與離”等重點反映出胡適對于新文學的“嘗試”之功;“白話新詩的鼻祖”、“詩為說理的工具”、“詩體解放是時代的要求”等,反映出胡適對新詩解放的貢獻。胡適不僅是新文學發(fā)展理論的鼓吹者,同時也是新文學發(fā)展的實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