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剛剛走過的這六年,即置身于上述人文“學科”建設的探索中。放眼全球,引入?yún)⒄蘸唾Y源,建立方法和規(guī)范,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她所推出的眾多成果,包括這套名為“復旦文史講堂”的講演集。摩挲已經出版的前5輯,感觸最強烈的,是其呈現(xiàn)出來的人文學術的“學科”意識,這又特別體現(xiàn)于,各位演講者在各自領域內表現(xiàn)出的研究的旨趣、角度、方法和規(guī)范。相信在這講堂里浸潤過的聽眾,除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和情趣、提高了鑒賞能力,還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當下人文學科的脈動。
《復旦文史講堂之六:移位東西》收錄了最早在2010年5月、最晚為2011年6月的8次講演的現(xiàn)場記錄及問答互動稿,主講人大都來自海外(或在海外任教),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上述“引入?yún)⒄蘸唾Y源”的建設需要。取名《移位東西》,是想表明東西方之間的互觀和對照,正變得越來越不可缺少。內中“移位”(displacement)一詞,直接取自本輯鐘鳴旦先生的講演題目《中歐“之間”和移位》。至于“移位”的豐富意涵,那就靠讀者閱讀后細細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