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在堅持儒家立場和情懷的前提下,還呈現出兩個新的特點。一個是作者學科視野的多樣性,本輯作者既有廣義的儒家學者,更有眾多來自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作者?!对馈氛J為,當代中國是開放的中國,當代儒家也應當是開放的儒家,唯有因應現代學術發(fā)展,兼收各科新知,并蓄不同聲音,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另一個就是作者的年輕化,本輯和今后一段時間,已經并且將繼續(xù)拿出相當的版面支持年輕學者(在讀博士、博士后、青年教師等)發(fā)表創(chuàng)見。這一決定也與前一問題相關。當代儒家要開放,更要更新。更新的希望就在青年。在在“青春國學”的口號被孩子們響亮提出的當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對儒家、儒學產生同情理解,進而生發(fā)興趣的今天,儒家應當秉持包容的心態(tài),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