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九品中正制研究

九品中正制研究

九品中正制研究

定 價:¥98.00

作 者: 張旭華 著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01099829 出版時間: 201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4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九品中正制研究》以九品中正制的歷史變遷為基本線索,對這一制度產(chǎn)生的歷史淵源、社會背景、制度萌芽、形成確立、發(fā)展完善以至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進行全方位、多側(cè)面的歷史考察,重點探討九品中正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演變與時代特點,進而揭示九品中正制的運行規(guī)律、本質(zhì)特征及其在選官實踐中的地位與作用?!毒牌分姓蒲芯俊穼η叭说难芯砍晒M行了重新審視,對一些記載曖昧的史實作了重新解讀,對九品中正制的發(fā)展演變作了深入考察和理論闡釋。

作者簡介

張旭華,男,1952年9月生,籍貫河北鹿泉。1981年鄭州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yè),師從著名歷史學家高敏先生學習魏晉南北朝史,現(xiàn)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等國家權(quán)威期刊發(fā)表論文80多篇,出版《魏晉南北朝經(jīng)濟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與高敏師合著)、《九品中正制略論稿》(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魏晉南北朝官制論集))(大象出版社2011年)等著作,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與河南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多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魏晉南北朝清濁官制研究》。

圖書目錄

緒論:回顧、問題與交流
第一節(jié) 學術(shù)史回顧與研究意義
一 學術(shù)史回顧
二 存在問題與研究意義
三 研究思路與分析框架
第二節(jié) 對九品中正制幾個重要問題的認識
一 名稱與內(nèi)涵:從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說起
二 “制九品為官人之法”:九品中正制名稱的由來
三 “舉士”與“舉官”:九品中正制性質(zhì)辨析
四 “鄉(xiāng)品”與“資品”:關(guān)于中正品第的稱謂問題

第一章 九品中正制的歷史淵源與制度萌芽
第一節(jié) 九品中正制的歷史淵源
一 九品源流
二 漢末名士清議與“鄉(xiāng)里月旦評”
第二節(jié) 曹操統(tǒng)治時期選官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與九品中正制的萌芽
一 曹操用人“核之鄉(xiāng)閭”與“鄉(xiāng)里月旦”的官方化
二 韓嵩“條品州人優(yōu)劣”與九品中正制的萌芽

第二章 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確立與初步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九品中正時代的開始
一 九品新制與九品等級
二 現(xiàn)實需要與歷史必然
第二節(jié) 曹魏時期的中正組織及其選任
一 州郡皆置中正
二“晉宣帝加置大中正”質(zhì)疑
三 司徒府典選與“司徒吏”制度
四 中正下屬“訪問”
五 州郡中正的選任
第三節(jié) 定品制度與定品標準
一 三年一定品
二 定品標準
第四節(jié) 曹魏時期的鄉(xiāng)品與起家官品
一 官品制度創(chuàng)立于曹魏初年
二 曹魏時期的上品與起家官品
第五節(jié) 東吳九品中正制拾遺
一 東吳時期的中正組織、職權(quán)及其選任
二 東吳實行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及其作用

第三章 兩晉九品中正制的發(fā)展完善及其門閥化
第一節(jié) 兩晉時期的中正組織及其選任
一 中正組織趨于合理:州置大中正,郡國置大小中正
二 中正的選任及其條件
第二節(jié) 定品制度與中正清議
一 定品審核機制的完善
二 名教之治與中正清議
第三節(jié) 上品與下品兩大任官體系的形成(上)
一 西晉門閥士族的形成
二 門閥等第與上品等級
三 兩晉時期的上品與起家官品
第四節(jié) 上品與下品兩大任官體系的形成(下)
一 下品的品級構(gòu)成
二 下品各品與任職官品之關(guān)系
三 上品任官與下品任官的本質(zhì)區(qū)別及其影響
第五節(jié) 九品中正制主導地位的確立
一 吏部銓敘
二 公府辟召
三 察舉孝秀
四 州郡辟召與太學生策試入仕
第六節(jié) 九品中正制的門閥化及其弊病
一 九品中正制的門閥化
二 劉毅《九品有八損疏》述略

第四章 南朝九品中正制的發(fā)展與流品制度的發(fā)達
第一節(jié) 南朝中正制度的發(fā)展演變
一 “梁代無中正”說辨析
二 中正人選與精通譜牒
第二節(jié) 定品制度與南朝清議
一 中正品第與吏部銓選
二 南朝清議的發(fā)展演變
第三節(jié) 宋齊時期的“二品清官”與勛品勛位制度(上)
一 寒門庶族躋身上品
二 宋齊時期的“二品清官”
第四節(jié) 宋齊時期的“二品清官”與勛品勛位制度(下)
一 勛品與勛位
二 勛品制度的等級構(gòu)成及其演變
三 宋齊勛品制度創(chuàng)立的原因及其作用
第五節(jié) 梁陳時期流內(nèi)與流外兩大任官體系的形成
一 蕭梁官班制的建立及其淵源
二 流內(nèi)、流外之別與士庶等級區(qū)分
第六節(jié) 南朝后期選官制度的變化及科舉制度的萌芽
一 五館生策試入仕
二 國子生策試入仕
三 不在學館的通儒明經(jīng)者策試入仕
四 經(jīng)學生策試入仕制度的實質(zhì)與科舉制度的萌芽

第五章 十六國北朝前期的九品中正制及其變異
第一節(jié) 后趙九品中正制探微
一 石勒“清定五品”與“復續(xù)定九品”
二 石虎二年詔書與冉閔“清定九流”
三 后趙應有州郡中正說
第二節(jié) 前燕、前秦、南燕九品中正制拾零
一 前燕:“朝廷銓謨,因循魏晉”
二 前秦:“門在灼然”與二品高門
三 南燕:“二品士門”與“九等之選”
第三節(jié) 北魏時期的中央與地方中正組織
一 中央系統(tǒng)之州郡中正及其選任
二 北魏地方中正組織的建立
第四節(jié) 大師、小師制與中正職權(quán)
一 北魏初年的大師、小師制度
二 北魏中正職權(quán)的擴大
第五節(jié) 分定姓族
一 鮮卑“四大中正”與詮量代人姓族
二 評定漢族門閥“四姓”
三 評定地方“族望”與“民望”
第六節(jié) 北魏流內(nèi)與流外兩大任官體系的形成
一 九流三清
二 勛品流外

第六章 北朝后期至唐初的九品中正制及其衰亡
第一節(jié) 東魏、北齊的中正組織及其待遇
一 中央系統(tǒng)之州郡中正及其選任
二 地方系統(tǒng)之州都、郡縣中正及其選任
三 中正品秩及其待遇
第二節(jié) 東魏、北齊選官制度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趨勢
第三節(jié) 西魏、北周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及其作用
一 西魏、北周時期的中正組織
二 西魏、北周時期九品中正制的作用
第四節(jié) 隋代九品中正制的逐步廢除
一 關(guān)于九品中正制廢除時間的歧異記載
二 隋文帝廢止“鄉(xiāng)官”與九品中正制的廢除
三 隋代中正制度
四 隋代罷郡、廢州與九品中正制的逐步廢除
第五節(jié) 唐初九品中正制的恢復與再度被廢

附錄一:九品中正制的發(fā)展演變與歷史分期
一 萌芽時期——建安年間:“魏武始基,權(quán)立九品”
二 確立時期——三國時期:從“不拘爵位”到“計資定品”
三 成熟時期——兩晉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四 發(fā)展時期——南朝:二品清官,流內(nèi)流外
五 變異時期——十六國北朝:兩大系統(tǒng),分定姓族
六 衰亡時期——隋及唐初:罷郡、廢州,逐步廢除
附錄二:《司馬芳殘碑》碑陰題名中所列“中正”試釋
參考文獻
作者與本課題有關(guān)研究論著目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