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給青少年講新四軍老戰(zhàn)士的…
02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軍事將領研…
03找尋真實的蔣介石:還原1…
04西南聯大與現代中國(193…
05中國典當史
06民國軍閥非正常死亡實錄
07這才是歷史的真面孔 中國…
08武漢革命博物館
09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
10檔案里的清華
柳風著
正面披露日軍侵華鐵幕秘聞,百萬侵華日軍亡命實錄。日本侵華戰(zhàn)爭歷時十五年,…
可購
李侃等編著
前言:這本《中國近代史》作為高等院校的歷史教材,從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經…
劉廣志編著
暫缺簡介...
(澳)馮兆基(Fung,Edmund S.K.)著;郭…
包括:陸軍改革與社會反響、軍心動搖與兵變、革命及其后果3部分。
暫缺作者
外五種:庫頁島記略:黑龍江外記:黑龍江述略:寧古塔地方鄉(xiāng)土志:東三省海防…
王旖旎編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材:中國革命史自學舉要》內容豐富,吸收了本學科領域的…
張筱強,劉德喜,李繼鋒等編著
本書以2743幅照片,近20萬字,廣泛、真實、生動地展現了中國1894-1994年的歷…
《中華文明史》編纂工作委員會編
《中華文明史(第九卷):清代前期》涵蓋從1644年清王朝入關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
蔣廷黻著
中古——近代化——民族惰性:蔣延黻在近代史中論述的這些不節(jié),不是無的放矢…
鄭師渠主編;孫燕京等撰稿
伴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歷史學系又在調整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科…
傅建文著
狼煙四起,高樹勛首舉義旗;臨陣倒戈,佩劍將軍露真容;風卷殘云,西南四十萬…
(美)費正清,(美)費維愷編;劉敬坤[等…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是《劍橋中國史》第13卷的譯本。為保持原貌,我們未…
《中華文明史(第十卷):清代后期》以描述和分析廣義的文化景觀為重點,以構…
(美)費正清,(美)費維愷編;楊品泉,劉…
《劍橋中國史》共16卷,各卷由知名學者上編,卷內各章由研究有素的專家撰寫,…
吳倫霓霞,王爾敏 編
一、本書全部資料,取材自盛宣懷所遺存之親筆函電稿件。間有他人筆談箋牘,實…
沈渭濱著
本書以孫中山的思想和活動為脈絡,論述了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中國社會的思…
何沁主編
中國革命史是研究和闡述中國近代以來革命發(fā)生、發(fā)展和勝利的歷史規(guī)律的一門科…
江秀平著
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分別以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為契機,幾乎同時邁開了近代…
車吉心主編
本書運用中西醫(yī)理論,系統(tǒng)全面地闡述了骨與關節(jié)退行性疾病的診斷、發(fā)病機理和…
江西省文化廳文物處等編
本書收錄了歷史文獻,回憶文章,當時報紙對秋收起義的報導等共58篇。從各方面…
李新,陳鐵健主編;馬模貞[等]編著
本書依次記敘了1931-1935年這段歷史進程中所發(fā)生的各次重大事件,包括九…
任貴祥著
這套叢書是一套學術叢書,叢書規(guī)模在50種左右。選題范圍,時間上始于1931年的…
李世平主編
為了配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設《中國通史(三)》課程,除已編寫主教材《中國…
《中國現代史綱》是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中國通史(三)”課程編寫的主教材,…
蔡德金著
這套大型叢書,匯集了國內名家研治抗日戰(zhàn)爭史的精心之作,時間上始于1931年九…
李良志著
國家八·五重點圖書規(guī)劃。
余子道著
《長城風云錄從榆關事變到七七抗戰(zhàn)》為研究“九·一八”至“七七”這一時…
徐勇著
翻開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的血淚史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的奮斗史…
馬振犢著
國家八·五重點圖書規(guī)劃。本書記述并評論抗戰(zhàn)正面戰(zhàn)場的史實,如華北戰(zhàn)場…
王真著
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結束已近半個世紀了,但這一歷史事件中的許多課題至今仍對中外…
李云峰主編;門秀芳等著
本書獲得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和西北大學首屆教學基金項…
龍盛運主編
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歷史學科重點項目 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資助研究經費 遼寧…
李鵬程著
近年來,在中國大地上,人們精神領域中形成了兩個熱點,一個是文化熱,另一個…
宓汝成主編
本書為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歷史學科重點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資助 遼寧人民…
解學詩著
大約半個世紀以前出現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偽滿政權,的確是中國百余年近代史上的…
劉克祥主編
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歷史學科重點項目,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會資助研究經費,由…
陳明芳著
懸棺葬研究已為世人矚目,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學者孜孜不倦地對懸棺葬進行調…
俞鹿年編著
本書分上下兩冊,有正文和表析兩部分。包括官制起源、皇帝與皇室機構、職官考…
王永璽主編
本書概述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工會萌生到1988年工會十一大召開的發(fā)展歷史…
陳旭麓著
作者認為近代中國是一個動態(tài)的、新陳代謝迅速的社會,對這一時期的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