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武漢革命博物館
02中國近代通史·第二卷…
03張謇與清末兩江總督
04大逃港
05中國近代通史·第八卷…
06畫說長征
07兩頭不到岸:二十世紀初年…
08近代西方人探查中國西南地…
09海外中國研究·帝國之…
10《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
陳重遠
《老古玩鋪》、《老珠寶店》兩部書稿編審配圖之際,我又著手寫《老古董商》?!?/p>
可購
陶菊隱
親歷者口述秘史,大記者權威見證,吳思、張鳴、李亞平、曹聚仁、雷頤鼎力推薦…
可讀可購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
《近代史資料》的主要內容有天津英租界皇冕契及其他;湯公介先生事略;李鴻章…
孫建娥
實踐決定著馬克思主義是否能夠成為科學的革命的理論體系、是否能夠成為人們認…
蔡東潘
蔡東藩,1877年(清光緒三年,歲丁丑)6月13日生于浙江省山陰縣臨浦牛場頭(…
紀學仁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研究日本侵略軍準備和使用化學武器史實的成果積累,書中全面…
(日)小川一真
一九零一年,日本的攝影師小川一真隨八國聯(lián)軍在北京、天津等地拍攝了大量照片…
(美)杜贊奇
《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xiàn)代史研究)》著重研究20世紀初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上中下)》內容:1912~1949年的中華民國…
陳謙平,張連紅,戴袁支
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內容包括中國軍隊為保衛(wèi)首都…
姚夫、李維民、伊增塤、等
為了系統(tǒng)地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戰(zhàn)爭的光輝歷程,我們組織編寫了這…
近幾年來,由于工作需要,我們在研讀解放戰(zhàn)爭的文獻材料時,積累了一批有關中…
秦興漢
索爾茲伯是美國著名作家、記者,曾任過美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紐約時報副總編輯?!?/p>
姚東藩、等
郭松齡反奉是奉系軍閥史乃至中華民國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1925年11月22日,東…
樊建川
作品以圖說史,圖文并茂,精妙之處不在于“說”,而在于“錄”。使用的400多…
楊奎松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從國民黨史的角度研究國共關系的著作,從而將國共關系的研究…
陳樺、李景屏
《永遠抹不去的印記·從發(fā)動甲午戰(zhàn)爭到參拜“靖國神社”》所用照片除實地…
謝軼群
著名[寫史狂人]赫連勃勃大王傾力推薦不為人知的民國往事 難以磨滅的歷史邊…
王曉玲,蔣斌 主編
本書講述了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wèi)相繼叛變革命,大革命遭到失敗。為挽救蕈命…
鐘啟河
1922年6月22日,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tǒng)府,孫中山登永豐艦,堅持斗爭。8月9日…
章開沅,嚴昌洪 主編
本書是《近代史學刊》第4輯。本學刊由華中師大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主辦。
譚克繩
堅持革命根據(jù)地建設,逐步從實踐到理論確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
陶菊隱 著
民國的天空·菊隱叢談狷介與風流:吳佩孚將軍傳·蔣百里先生傳大江東…
王杏元
王杏元主編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共分九章,主要內容包括從鴉片戰(zhàn)爭到建設中…
郭智勇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材在內容結構上吸取了近些年學術界達成共識。其中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控研究所 編
八年,是個不短的年頭。當年活躍于青年論壇的學者中,不少人早已步入中年。草…
李立
《親歷西安事變》通過親歷者口述歷史,真實在還原了西安事變的真相。比如西安…
王興福 著
《太平天國在浙江》以豐富翔實的史料,全面系統(tǒng)地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
(英)阿克頓 著,朱愛青 譯
《近代史講稿》是阿克頓勛爵于1899—1900和1900—1901學年作為教授在日常課堂…
徐一士 著
《一士類稿》作者徐一士(1890-1971),原名仁鈺,字相甫,號蹇齋。出身仕宦…
盛成
《盛成臺兒莊紀事》是一部關于臺兒莊戰(zhàn)役的原始記錄,是一部牽系中國人民感情…
伍立楊 著
《讀史的側翼:打撈歷史的碎片》作者以厚重別致之筆墨敘寫讀史心得,聚焦人生…
張華騰 著
袁世凱是怎樣走上帝制不歸路的?有哪些人或勢力影響了他的抉擇?他自己對稱帝…
洪向華 主編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對中華復興這一歷史脈絡的追溯與梳理。 本書選取…
(宋)趙升 編,王瑞來 點校
朝野類要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筆記。與其稱之為筆記,倒不如將其視為辭書更為貼切…
董叢林 著
本項研究的內容具有明顯的學科邊緣性交叉性特征。它自然是立基于歷史學的,但…
《一士譚薈》作者徐一士(1890-1971),原名仁鈺,字相甫,號蹇齋。出身仕宦…
李嘎 等編
《文科考研輔導叢書》是本社推出的考研輔導系列叢書,叢書的編寫者為全國多所…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編
八一南昌起義是南昌歷史上輝煌的一頁,本書的編輯出版只是希望在原有基礎上作…
王順生、楊鳳城、等
本教材將160多年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分為三個大的時期,即三編:上編,從1840年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