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南開史學百年文存 先秦至…
02隋唐:帝國的形成
03五代十國:諸侯并起
04新視角讀后漢書
05晉綏日報(全十冊)
06靖難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
07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
08孔氏祖庭廣記
09晚清風云:帝國的切口(4…
10制度變遷視角下的宋代經濟…
王宗昱編
本書的編輯水平遠遜于《道家金石略》和其他專業(yè)金石志。作者翻閱了大量地方志…
可購
次仁央宗著
關于西藏歷史,中外專家和學者已經有了精辟的見解,而這些見解是整個藏學進行…
王天有,徐凱,萬明編
由北京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北京市歷史學會和北京大學亞太研究院聯(lián)合主辦的“鄭…
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編…
從梁啟超發(fā)表《祖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鄭和研究正好100周年?!多嵑拖挛餮笱小?/p>
朱孟陽編著
在許多人的眼中,明朝是一個沉悶而平庸的朝代。它既沒有唐朝的云蒸霞蔚,也沒…
周遠廉著
乾隆皇帝弘歷是家喻戶曉的著名帝君,他亨位既久,傳聞亦多,諸如出身問題,皇…
可讀可購
林文勛,谷更有著
唐宋兩代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一個重大變革時期。在社會的激劇發(fā)展與變革過程中,…
王海洲,潘望著
六百年前,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的奇跡,也給我們留…
楊建華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北方文化帶的形成》為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叢書之…
王雅軒,王凱旋,王大海主編
為了以古鑒今,防貪反貪,以利于兩個文明建設,我們特編寫了此書。此書由四部…
施慶華著
本書以漫談的方式,用揶揄、調侃的語言,具體而細致地描述明清皇帝及他們的后…
劉登閣,李正鑫著
15世紀初的世界地圖上,除了中國,不會有其他地域能吸引人們的視線。中國執(zhí)掌…
吳光遠,李慧,宋東亮編著
本書介紹了秦始皇贏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圣神皇帝武則…
陳正宏,梁穎編
第一、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專門介紹古籍印本鑒定的普及性入門讀物。與以往已出版…
施鶴群主編
鄭和下西洋叢書。本書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讀物,主要介紹鄭和下西洋中的航海之…
胡廷武,夏代忠主編;范春歌,李新烽,張謳…
600年過去了,鄭和當年航行所到過的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一些東南亞國家,至今…
陳高華
《元史研究新論》共收元史論文22篇,都是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
張高評著
本書選取了作者研究《春秋》、《左傳》學的論文十篇,包括《據事直書與以史傳…
朱誠如,王天有主編
本書收入24篇明清歷史、文獻、文物方面的研究論文,對兩代社會中的政治、經濟…
張榮芳著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秦漢史及嶺南文化的,故名曰《秦漢史與嶺南文化論稿》。書的…
董新林著
《中國古代陵墓考古研究》通過對20世紀中國古代陵墓考古近百年的重要發(fā)掘與研…
(法)韓百詩著;張國驥譯
《元史》卷一百零八為元代蒙古諸王及其封地表,極具史料價值。遺憾的是,該表…
張昇
本書收集民國時期關于《永樂大典》存目、輯佚和研究方面的著述及資料。
吳鋼主編;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洛陽市第…
吳孫祿先生資助出版。本輯收錄了崔行功、孫尚客、王知命、張秦客、崔尚、許景…
李錫厚,白濱,周峰著
遼宋夏金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階段,遼史、宋史、西夏史和金史則是這一階段中國…
孫景峰,李金玉等著
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趨向沒落,資本主義因素開始萌芽的時期。從洪武帝朱元璋創(chuàng)…
暫缺作者
暫缺簡介...
趙光賢著
本書分古史、年代學、儒學和傳統(tǒng)文化4篇,收《我國遠古史鳥瞰》、《從天象上…
楊寶玉著
《敦煌文獻探析》“西域”是古代中國人使用的一個地理概念,泛指玉門關、陽關…
樊樹志執(zhí)行主編
創(chuàng)辦一份史學刊物,在復旦大學歷史系,已是師生們蓄積多年的共同愿景。還在2…
王永平著
在通訊和交通等信息手段十分落后的古代社會,學術文化的傳播一般是通過士人來…
彭林著
就儒家化的程度而言,古代朝鮮是中國本土之外最為徹底的地區(qū)。盡管中國與古代…
許文繼,陳時龍著
《正說明朝十六帝》是閻崇年先生著《正說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由中國社科院…
楊福平,杜維夏著
本書以章回體小說的形式,再現(xiàn)周朝曾盛極一時的鄭國歷史。其中,典故盛多,像…
中國錢幣學會古代錢幣委員會
本書全面反映了近年來我國對六朝貨幣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書中還收入了建國…
史金波著
本論文集收36篇論文,皆選自2000年前之作。作者親歷西夏學、民族史學、民族古…
孔子等
孔子(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耶邑《今山東曲阜》…
陳高華著
自序元代鹽政及其社會影響元代稅糧制度初探元代江南稅糧制度新證—:讀《上虞…
潘星輝著
《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研究》在既有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力圖對明代文選制度展開全…
馬大正著
作者致力于思考并探索推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的學科建設之正確之途,個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