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

定 價:¥69.00

作 者: 高培勇,張斌,王寧 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報告
標 簽: 財政稅收 經濟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9767436 出版時間: 2014-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2014(全國版)》始終力求融入兩個方面的功能:標識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方向,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導航;刻畫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進程,揭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成果??梢哉f,為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提供“路線圖”和“考評卷”,全面而系統(tǒng)的推進中國公共財政建設進程,是作者從事此項研究的夢想與追求。

作者簡介

  高培勇,1959年1月生,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英國卡迪夫大學商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兼任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審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稅務咨詢協(xié)會理事、中國成本研究會秘書長等職務。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先后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研究成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yōu)秀成果獎、國家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等數(shù)項大獎。張斌,男,經濟學博士。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財政學會理事、中國稅務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

圖書目錄

1.1 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001
1.1.1 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001
1.1.2 指標體系設計的技術原則/002
1.2 指標體系的基本設計思路/003
1.2.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理論基礎/003
1.2.2 設計指標體系的三種基本思路/005
1.2.3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的職能與特征/008
1.3 指標體系的框架結構/010
1.3.1 評價財政公共化的十大因素指標/010
1.3.2 因素的分項/011
1.4 指標體系的解釋/013
1.4.1 政府干預度/013
1.4.2 非營利化/016
1.4.3 收支集中度/017
1.4.4 財政法治化/018
1.4.5 財政民主化/019
1.4.6 分權規(guī)范度/020
1.4.7 財政均等化/021
1.4.8 可持續(xù)性/022
1.4.9 績效改善度/023
1.4.10 財政國際化/024
2.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方法論說明/026
2.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shù)框架/026
2.1.1 指數(shù)的結構/026
2.1.2 幾個關鍵問題/027
2.2 財政公共化考評指標的篩選/028
2.3 財政公共化因素重要程度的分析/029
2.3.1 因素重要程度分析模型/029
2.3.2 判斷矩陣/030
2.3.3 決策參與者貢獻程度分析/031
2.3.4 財政公共化因素綜合權向量的確定/032
2.4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shù)的構成方法/032
2.4.1 指標映射/032
2.4.2 權重合成/034
2.4.3 公共財政建設考評指數(shù)的構成/034
3.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考評:指標權重與考評過程/036
3.1 指標權重及其意義/036
3.2 考評過程/037
3.2.1 調查對象確定/038
3.2.2 調查問卷設計/039
3.2.3 調查質量控制/039
3.2.4 抽樣精度/040
4.公共財政建設狀況的描述/042
4.1 公共財政建設指數(shù)/042
4.1.1 公共財政建設綜合評價指數(shù)/042
4.1.2 公共財政建設分項評價指數(shù)/043
4.1.3 公共財政建設因素評價指數(shù)/045
4.2 基礎環(huán)境評價指數(shù)/048
4.2.1 政府干預度指數(shù)/049
4.2.2 非營利化指數(shù)/064
4.2.3 收支集中度指數(shù)/068
4.3 制度框架評價指數(shù)/073
4.3.1 財政法治化指數(shù)/073
4.3.2 財政民主化指數(shù)/087
4.3.3 分權規(guī)范度指數(shù)/108
4.4 運行績效評價指標/123
4.4.1 財政均等化指數(shù)/124
4.4.2 可持續(xù)性指數(shù)/149
4.4.3 績效改善度指數(shù)/154
4.5 財政國際化評價指數(shù)/166
5.數(shù)據匯總與分析(2014年)/167
5.1 分項指數(shù)得分及其對綜合指數(shù)變動的影響/167
5.2 因素指標排名及其對綜合指數(shù)變動的影響/168
5.3 基礎環(huán)境指標評價/171
5.3.1 政府干預度/172
5.3.2 非營利化/173
5.3.3 收支集中度/173
5.4 制度框架指標評價/174
5.4.1 財政法治化/174
5.4.2 財政民主化/174
5.4.3 分權規(guī)范度/177
5.5 運行績效指標評價/177
5.5.1 財政均等化/178
5.5.2 可持續(xù)性/178
5.5.3 績效改善度/180
附錄一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各層級指標得分一覽表(2014年)/182
附錄二 公共財政建設調查問卷/186
附錄三 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調研數(shù)據報告(2013年)/197
主要參考文獻/266

圖表目錄
表1-1 政府干預度指標結構/015
表1-2 非營利化指標結構/017
表1-3 收支集中度指標結構/018
表1-4 財政法治化指標結構/019
表1-5 財政民主化指標結構/020
表1-6 分權規(guī)范度指標結構/021
表1-7 財政均等化指標結構/022
表1-8 可持續(xù)性指標結構/023
表1-9 財政國際化指標結構/025
表3-1 有效樣本量分布表/039
表4-1 分項指數(shù)對比表(2007~2014年)/044
表4-2 十大因素指數(shù)對比表(2007~2014年)/047
表4-3 政府干預度二級指標構成(2007~2014年)/049
表4-4 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滿意度(2006~2013年)/051
表4-5 消費者權益保護滿意度樣本分布與得分(2006~2013年)/052
表4-6 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查情況(2012年)/053
表4-7 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2005~2012年)/054
表4-8 城鎮(zhèn)基本養(yǎng)老保險發(fā)展狀況(1998~2012年)/057
表4-9 養(yǎng)老保險覆蓋度計算表(2005~2012年)/058
表4-10 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發(fā)展狀況(1998~2012年)/059
表4-11 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發(fā)展情況(2004~2012年)/060
表4-12 城鎮(zhèn)醫(yī)療保險覆蓋度計算表(2005~2012年)/061
表4-13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占GDP的比重(2000~2012年)/062
表4-14 中國的稅制結構(2002~2012年)/063
表4-15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yè)企業(yè)相關指標的變化(1998~2012年)/065
表4-16 國有經濟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1998~2012年)/066
表4-17 預算內資金對競爭性行業(yè)投資的比重和范圍(2004~2011年)/067
表4-18 預算外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1978~2010年)/069
表4-19 預算外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1982~2010年)/071
表4-20 行政事業(yè)單位財政撥款占全部收入的比重(2000~2012年)/072
表4-21 財政法治化二級指標構成/074
表4-22 財政法治化具體評價指標一覽表/075
表4-23 全國及地方人大在財政收支中的作用(2006~2013年)/077
表4-24 全國超預算收入的演變(1998~2011年)/078
表4-25 納稅人權利保障滿意度(2006~2013年)/079
表4-26 財政收支與個人利益的聯(lián)系程度(2006~2013年)/080
表4-27 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程度(2006~2013年)/081
表4-28 行政復議情況(2006~2012年)/083
表4-29 司法機關在財政收支中的作用(2006~2013年)/085
表4-30 行政訴訟情況(2006~2013年)/086
表4-31 財政民主化二級指標構成(2007~2014年)/088
表4-32 財政民主化具體評價指標(2007~2014年)/089
表4-33 財政收支的透明度(2006~2013年)/090
表4-34 媒體對財政收支的報道(2006~2013年)/091
表4-35 獲取信息的便利度(2006~2013年)/092
表4-36 對財政收入事項的關注度(2006~2013年)/094
表4-37 對財政支出事項的關注度(2006~2013年)/094
表4-38 反映財政收支問題的積極性(2006~2013年)/096
表4-39 參與財政問題的可能性(2006~2013年)/097
表4-40 參與財政收支問題的可能性樣本分布情況(2010~2013年)/097
表4-41 聽證制度的有效性(2006~2013年)/099
表4-42 公共定價的合理性(2006~2013年)/100
表4-43 社會輿論和媒體對財政收支的監(jiān)督(2006~2013年)/102
表4-44 政府及財政部門受監(jiān)督程度(2006~2013年)/102
表4-45 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受監(jiān)督程度(2006~2013年)/104
表4-46 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籌集過程中的受監(jiān)督程度(2006~2013年)/104
表4-47 各部門在財政收支監(jiān)督中的作用(2006~2013年)/105
表4-48 政府對財政收支問題的回應性(2006~2013年)/106
表4-49 政府事業(yè)單位遇到財政問題向各部門反映的情況(2013年)/107
表4-50 分權規(guī)范度二級指標構成(2007~2014年)/108
表4-51 財政資金在公共部門間分配的合理性(2006~2013年)/111
表4-52 財政赤字縣比重變化(2001~2007年)/112
表4-53 縣級與全國人均財政支出的比(2002~2012年)/113
表4-54 義務教育應由哪級政府直接負責(2006~2011年)/114
表4-55 醫(yī)療衛(wèi)生應由哪級政府直接負責(2006~2011年)/115
表4-56 社會保障應由哪級政府直接負責(2006~2011年)/117
表4-57 對地方稅收立法權的接受度(2006~2013年)/119
表4-58 地方預算外收入與財政收入的比(1982~2010年)/120
表4-59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情況(2008~2012年)/123
表4-60 財政均等化二級指標構成/125
表4-61 公共服務均等化具體評價指標(2007~2014年)/126
表4-62 各地區(qū)人均財政支出(2012年)/127
表4-63 省際人均財政支出的均等化(2005~2012年)/128
表4-64 各地區(qū)人均財政性教育經費(2011年)/130
表4-65 省際人均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均等化(2004~2011年)/131
表4-66 各地區(qū)人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2012年)/133
表4-67 省際人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的均等化(2005~2012年)/134
表4-68 農村與城鎮(zhèn)義務教育生均教育經費(2004~2011年)/135
表4-69 每千人口醫(yī)療機構床位數(shù)(1980~2009年)/137
表4-70-1 按城鄉(xiāng)分每千人口醫(yī)療機構床位數(shù)(2005~2010年)/138
表4-70-2 按城鄉(xiāng)分每千人口醫(yī)療機構床位數(shù)(2007~2012年)/139
表4-71 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情況(2012年)/140
表4-72 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各指標得分情況(2005~2012年)/142
表4-73 農村內部公共服務差異度/142
表4-74 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各指標得分情況/145
表4-75 稅收負擔分配的公平度(2006~2013年)/146
表4-76 各地人均財政收入(2012年)/148
表4-77 省際人均財政收入的均等化(2005~2012年)/149
表4-78 省際人均財政收支離散系數(shù)的對比(2005~2012年)/150
表4-79 單位GDP能耗(2005~2012年)/152
表4-80 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投資(2005~2012年)/153
表4-81 中國的赤字率與國債負擔率(2005~2012年)/153
表4-82 績效改善度指標具體指標得分一覽表(2007~2014年)/155
表4-83 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滿意度(2006~2013年)/156
表4-84 對市政設施的滿意度(2006~2013年)/157
表4-85 居民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2006~2013年)/158
表4-86 對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滿意度(2006~2013年)/159
表4-87 對社會保障的滿意度(2006~2013年)/160
表4-88 對政府部門公共服務的滿意度(2006~2013年)/161
表4-89 對環(huán)境保護的滿意度(2006~2013年)/162
表4-90 對治安和司法服務的滿意度(2006~2013年)/162
表4-91 居民對醫(yī)保定點醫(yī)院的滿意度(2006~2013年)/164
表4-92 居民對醫(yī)療自費比例的滿意度(2006~2013年)/165
表5-1 因素指標得分排序對比表(2007~2014年)/168
表5-2 因素指標對綜合指數(shù)變動的影響(2014年比2013年)/170
表5-3 因素指標對綜合指數(shù)變動的影響(2014年比2007年)/171
表5-4 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具體評價指標對比表(2007~2014年)/172
表5-5 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具體評價指標對比表(2007~2008年)/175
表5-6 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具體評價指標對比表(2009~2010年)/175
表5-7 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具體評價指標對比表(2011~2012年)/176
表5-8 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具體評價指標對比表(2013~2014年)/176
表5-9 分權規(guī)范度具體評價指標(2007~2014年)/177
表5-10 財政均等化具體評價指標一覽表(2007~2014年)/179
表5-11 可持續(xù)性具體評價指標一覽表(2007~2014年)/180
表5-12 九項公共服務滿意度得分排序對比表(2007~2014年)/181
圖1-1 公共財政建設指標體系基本框架示意圖/012
圖4-1 公共財政建設綜合指數(shù)變動圖(2007~2014年)/043
圖4-2 公共財政建設分項指數(shù)變動圖(2007~2014年)/045
圖4-3 因素指標雷達圖(2014年)/046
圖4-4 公共財政建設十大因素指數(shù)變動圖(2007~2014年)/048
圖4-5 政府干預度二級指標變動圖(2007~2014年)/050
圖4-6 消費者權益保護滿意度樣本比例分布圖(2006~2013年)/052
圖4-7 財政法治化評價指標雷達圖(2014年)/074
圖4-8 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程度樣本比例分布圖(2006~2013年)/082
圖4-9 行政復議指標樣本比例分布圖(2006~2013年)/084
圖4-10 行政訴訟指標樣本比例分布圖(2006~2013年)/086
圖4-11 財政民主化評價指標(2014年)/089
圖4-12 參與財政收支問題的可能性樣本分布圖(2013年)/098
圖4-13 聽證制度的有效性樣本比例分布圖(2006~2013年)/100
圖4-14 公共定價的合理性樣本比例分布圖(2006~2013年)/101
圖4-15 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的變化(1978~2012年)/109
圖4-16 財政均等化二級指標變動圖(2007~2014年)/125
圖4-17 公共服務均等化具體評價指標雷達圖(2014年)/126
圖4-18 績效改善度各指標雷達圖(2013年)/156
圖4-19 居民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樣本分布圖(2006~2013年)/159
圖4-20 對醫(yī)保定點醫(yī)院的滿意度樣本分布圖(2006~2013年)/165
圖4-21 對醫(yī)保自費比例的滿意度樣本分布圖(2006~2013年)/16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