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
一、檢驗的必要性
二、檢驗依據
三、檢驗方式
四、檢驗內容
五、檢驗方法
六、本教材論述的內容
七、學習本教材的目的、要求及方法
復習思考題
第一單元 化學成分檢驗
模塊一 化學分析法
一、鋼中碳含量的測定
二、鋼中硫含量的測定
三、鋼中磷含量的測定
四、鋼中硅含量的測定
五、鋼中錳含量的測定
模塊二 鋼的火花檢驗
一、火花的形成及結構
二、檢驗設備與操作
三、鋼的成分與火花特征
模塊三 微區(qū)化學分析
一、概述
二、電子探針x射線顯微分析
三、俄歇電子能譜分析技術
四、離子探針顯微分析技術
模塊四 光譜分析
一、發(fā)射光譜分析
二、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
三、激光顯微光譜分析
四、原子吸收和原子熒光光譜分析
復習思考題
第二單元 顯微組織分析與檢驗
模塊一 金相試樣的制備
一、取樣
二、制樣
三、顯微組織的顯示
模塊二 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在顯微分析中的應用
一、光學顯微鏡
二、電子顯微鏡
模塊三 定量金相方法
一、定量金相的標準符號及基本公式
二、測量方法
三、常用顯微組織參數(shù)測定
四、圖像分析儀
模塊四 彩色金相技術
一、彩色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干涉膜的形成方法
三、彩色金相在顯微檢驗中的應用
模塊五 典型工程合金的顯微組織檢驗
一、結構鋼與工具鋼
二、鋼中非金屬夾雜物的顯微檢驗
三、鑄鐵
四、不銹鋼和奧氏體錳鋼
五、非鐵合金
六、粉末冶金材料與硬質合金
模塊六 熱處理質量及缺陷組織檢驗
一、偏析與帶狀組織
二、過熱與過燒
三、脫碳
四、表面硬化層深度的測定
五、表面滲金屬(或涂覆處理)的顯微檢驗
復習思考題
第三單元 宏觀組織檢驗及斷口分析
模塊一 宏觀檢驗
一、鋼的酸蝕檢驗
二、印痕法檢驗
三、液體著色滲透法
模塊二 斷口制取及保養(yǎng)
一、斷口試樣的選擇
二、斷口試樣的清洗
三、斷口試樣的保養(yǎng)
模塊三 宏觀斷口分析
一、斷裂分類
二、各類斷口的形貌特征
三、裂紋源位置及裂紋擴展方向的判斷
模塊四 顯微斷口分析
一、顯微斷口分析方法
二、斷口顯微形貌特征
三、斷口顯微形貌與顯微組織的關系
四、斷口的典型顯微形貌特征舉例
模塊五 失效分析
一、失效
二、失效分析的目的
三、失效分析方法
模塊六 典型案例
一、發(fā)動機活塞銷短期服役斷裂失效
二、焊接鋼軌的失效
三、汽輪機末級葉片斷裂失效分析
復習思考題
槧四單 力學性能試驗
模塊一 硬度試驗
一、硬度試驗的意義及分類
二、布氏硬度試驗法
三、洛氏硬度試驗法
四、維氏硬度試驗法
五、其他硬度試驗
模塊二 靜拉伸試驗
一、靜拉伸試驗的特點與意義
二、試樣
三、拉伸試驗機
四、應力-應變曲線及其力學性能指標
五、抗拉強度
六、幾種常用鋼材的靜拉伸數(shù)據
七、影響拉伸試驗性能數(shù)據的主要因素
模塊三 壓縮、彎曲及扭轉試驗
一、壓縮試驗
二、彎曲試驗
三、靜扭轉試驗
四、剪切試驗
模塊四 沖擊試驗
一、沖擊試驗的意義
二、沖擊試驗與沖擊試驗機
三、沖擊試驗的應用
模塊五 疲勞試驗
一、疲勞失效的特點
二、疲勞的性能指標
三、疲勞特征的影響因素
復習思考題
第五單元 無損檢測
模塊一 內部缺陷檢測
一、射線檢測
二、超聲檢測
三、聲發(fā)射檢測
四、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技術
模塊二 表面缺陷檢測
一、磁力檢測
二、滲透檢測
三、渦流檢測
四、紅外線檢測
復習思考題
第六單元 殘余應力的測定
模塊一 概述
一、殘余應力的分類
二、殘余應力對材料質量的影響
模塊二 殘余應力的產生
一、殘余應力產生的根本原因
二、熱處理時的殘余應力
三、熱處理工件的殘余應力分布及影響因素
四、表面淬火工件的殘余應力
五、化學熱處理工件的殘余應力
六、焊接殘余應力
模塊三 殘余應力的測定
一、殘余應力的特點
二、常用殘余應力測定方法
三、X射線應力測定法
四、超聲法檢測殘余應力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