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權利法案可以被解讀為“期權法案”嗎?
第一節(jié) 期權革命
第二節(jié) 法律領域的期權,或曰選擇權
第三節(jié) 本書幾個出人意料的結論
第四節(jié) 后續(xù)章節(jié)安排
第一部分 雙邊糾紛的規(guī)則
第二章 買方選擇權與賣方選擇權
第一節(jié) 賣方選擇權的合理性
第二節(jié) 司法實踐中的賣方選擇權
第三節(jié) 在動產侵害案中增加賣方選擇權規(guī)則的應用
第四節(jié) 結論
第三章 單方選擇權的規(guī)則
第一節(jié) 兩類基本的決定權下放
第二節(jié) 制定最佳賠償金額
第三節(jié) 設定選擇方
第四節(jié) 法庭決定利益分配
第四章 雙選擇方的責任規(guī)則
第一節(jié) 用選擇權來體現雙選擇方規(guī)則
第二節(jié) 指定最佳轉讓賠償金額
第三節(jié) 選擇利益分配方案
第四節(jié) 指定選擇方
第五節(jié) 在四類單一價格責任規(guī)則中決定采用哪一類
第五章 高階責任規(guī)則
第一節(jié) 權益配置與內部拍賣的類比
第二節(jié) 設定最佳補償金額
第三節(jié) 選擇利益分配方案
第四節(jié) 指定選擇方
第五節(jié) 在六類基本規(guī)則中進行選擇
第六節(jié) 高階規(guī)則在合同權益法律中的應用
第七節(jié) 結論
第二部分 理論延伸
第六章 訴訟雙方估價相關的情況
第一節(jié) 有形/無形資產觀點中的理論與實證兩個方面
第二節(jié) 重新審視價值相關問題
第三節(jié) 檸檬(次品)問題
第四節(jié) 結論
第七章 多次易手問題
第一節(jié) 雙方無限次爭奪問題
第二節(jié) 多方爭奪問題
第三節(jié) 訴訟方數量問題
第八章 放松其他假設: 運作成本、信息不對稱與主觀判斷效應
第一節(jié) 攫取權益的運作成本
第二節(jié) 其他信息不對稱假設
第三節(jié) 主觀認知偏差和財富效應
第四節(jié) 無意識攫取權益
第九章 責任規(guī)則與財產規(guī)則下自主交易的效率比較
第一節(jié) 責任規(guī)則的信息效應
第二節(jié) 比較責任規(guī)則與財產規(guī)則的正式模型
第三節(jié) 雙選擇方責任規(guī)則的信息披露效應
第四節(jié) 正確選擇規(guī)則種類
第五節(jié) 結論
第十章 對自主交易模型的實證檢驗
第一節(jié) 實驗方法
第二節(jié) 實驗結果
第三節(jié) 本章結論
第十一章 責任規(guī)則與財產規(guī)則之爭
第一節(jié) 已經被駁倒的比較兩種規(guī)則相對效率的理論
第二節(jié) 其他可能影響兩類規(guī)則相對效率的因素
第三節(jié)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全書分章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