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創(chuàng)造白天與黑夜: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1.1 場景1:白天和夜晚
1.2 場景2:白天和夜晚
1.3 場景3:白天拍攝夜晚的技術
1.4 場景4:夜晚拍攝白天的技術
1.5 場景5:夜晚里的白天
1.6 場景6:仿真與評價
第2章 基于FRAM的DVI兼容型VGA投影機引擎開發(fā)
2.1 用于VGA投影顯示的FRAM構成
2.2 FRAM矩陣的測試和選擇
2.2.1 測試設置
2.2.2 FRAM矩陣放映過程
2.3 投影機引擎控制
2.4 480 × 1 FRAM矩陣封裝
2.5 投影機引擎集成
2.6 結論
第3章 激光視頻投影機所獲取圖像的亮度和對比度研究
3.1 LBVP的顯示機制
3.2 常規(guī)圖像特征
3.3 值得關注的可選方案
3.4 屏幕的光特性
3.4.1 普通屏幕的發(fā)射率特性
3.4.2 由BRDF推導屏幕的光譜輻射強度
3.4.3 反射亮度的推導
3.4.4 對比度的推導
3.5 現(xiàn)實考量因素
3.5.1 無源光
3.5.2 空間采樣
3.5.3 檢測器的時間響應
3.6 研究方法
3.6.1 第一步:輻射照度測量
3.6.2 第二步:BRDF的測量
3.6.3 第三步:數(shù)據(jù)處理
3.7 結論
第4章 基于物理學的光源仿真
4.1 研究背景:場地訓練系統(tǒng)技術現(xiàn)狀
4.2 點光源的模擬
4.2.1 反射光的模擬
4.2.2 自然光位置的模擬
4.2.3 公共領域的物理自然光數(shù)據(jù)
4.2.4 自然光物體的展現(xiàn)
4.2.5 自然光物體的輻射屬性
4.3 自然光物體的位置
4.3.1 一個概念證明
4.3.2 點光源的模擬
4.3.3 反射光源的模擬
4.3.4 自然光位置的模擬
4.3.5 應用描述
4.3.6 成果
4.3.7 下一步
4.3.8 視覺仿真與照明格式和標準的結合
4.3.9 細節(jié)自然光數(shù)據(jù)字典的匯集
4.3.10 仿真數(shù)據(jù)庫工具
4.3.11 運行時的圖形工具
第5章 ADDNS項目中基于CIGI的可部署圖像產生器集成
5.1 背景
5.2 MTT可視化功能
5.3 MetaVR圖像產生器
5.4 FlightIG
5.5 通用圖像產生器接口
5.6 ADDNS圖像產生系統(tǒng)和MMT的集成
5.7 IG消息比較
5.8 CIGI API調用
5.9 在MTT中CIGI的集成邏輯調用
5.10 Eagle/MTT的集成問題
5.11 結論
第6章 ADDNS項目中可變通用圖像產生技術的改進
6.1 UHR投影機IG接口需求
6.2 IG設計考慮
6.3 可擴展GSP軟件體系結構
6.4 PC-IG硬件和軟件選擇情況概述
6.5 IG的物理特征以及操作性問題
6.6 同步鎖相系統(tǒng)以及測試
6.7 功率研究與測量
6.8 噪聲等級研究及預防措施
6.9 使用CIGI協(xié)議的多通道集成以及分布式渲染
6.10 軟件主機模擬器以及系統(tǒng)驗證腳本
6.11 IG系統(tǒng)驗證和硬件性能分析
6.12 第二版IG軟件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和狀態(tài)
6.13 結論
第7章 網絡飛行仿真器中視動移位的檢測門限
7.1 研究方法
7.2 試驗流程
7.3 試驗結果
7.4 結果討論
7.5 影響分析
第8章 全域飛行仿真中的數(shù)字投影機時空分辨率評估
8.1 評估方法
8.1.1 通用評估方法
8.1.2 投影機相關方法
8.2 評估結果
8.2.1 空間分辨率
8.2.2 時間響應
8.2.3 跟蹤模糊
8.3 結果討論
第9章 一種用于評估夜視儀空間導向效果的空間認知模式
9.1 試驗方法
9.2 試驗任務
9.3 試驗過程
9.3.1 導航效率
9.3.2 空間知識評估
9.4 試驗結果
9.4.1 學習階段:夜視儀對空間導航以及空間導向效率的影響
9.4.2 獲取空間知識測試:傳遞知識的水平以及準確性
9.5 結果討論
9.5.1 對于夜視儀設計以及采購的意義
9.5.2 對于訓練的意義
9.5.3 經驗和教訓
第10章 夜視裝置光暈現(xiàn)象中的心理物理學
10.1 光暈大小隨光源距離和強度的變化情況
10.2 試驗方法
10.3 客觀測量方法
10.4 主觀測量方法
10.5 結果討論
10.6 光暈的視覺刺激
10.7 仿真環(huán)境
10.8 光暈效應與傾斜度判斷
10.9 試驗方法
10.10 試驗結果
10.11 討論
10.12 光環(huán)效應和瞄準點估計
10.13 試驗方法
10.14 試驗結果討論
10.15 結論
第11章 屏幕分辨率及訓練變量對模擬飛行控制任務的影響
11.1 訓練轉換
11.2 基于個人計算機的飛行仿真
11.3 超實時訓練
11.4 試驗方法
11.4.1 試驗1:訓練速度
11.4.2 試驗2:屏幕分辨率和訓練速度
11.5 試驗結果
11.5.1 試驗1:訓練速度
11.5.2 試驗2:分辨率和訓練速度
11.5.3 第二次后測試階段的速度和分辨率之間的相互影響
11.5.4 個體差異
11.6 結果討論和結論
第12章 參考視頻圖像檢索方法
12.1 技術方法
12.2 圖像外觀法
12.2.1 幾何學方法
12.2.2 外觀法與幾何法的結合
12.3 試驗評估
12.4 總結
第13章 AVS LIDAR在微粒環(huán)境下的障礙物檢測能力研究
13.1 LIDAR的顆粒效應
13.2 AVS LIDAR設計思想
13.3 微粒穿透研究和飛行測試結果
13.3.1 LIDAR微粒穿透試驗
13.3.2 AVS LIDAR原型的飛行測試
13.4 總結
作者簡介
名詞解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