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清遠紅色文化村
02砥礪征途革命歷史景點故事…
03東洋鏡:天龍山石窟藝術
04東洋鏡:1-11輯(共15冊)…
05靖難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
06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軍政部兵…
07文脈與哲思:中國文化的雙…
08新民說·慶丕回憶錄:…
09近代西方人探查中國西南地…
10清前期巴里坤社會經(jīng)濟研究…
李紅梅、史寶強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口號…
可購
尹文勛
叱咤風云的孛兒只斤氏黃金家族建立了輝煌一時的龐大帝國,帝國的鐵騎曾遍布歐…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編
本書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
林欣浩
假如你是原始社會的首領,你要如何帶領一群人荒島求生?假如你在魏晉南北朝玩…
野狐貍
宋朝三百年,武功不如漢唐豪邁,政治斗爭不如明清那般波詭云譎,卻有著不一樣…
民革中央宣傳部 編
本書為學術研討會論文的結集。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2021 年 5 月,…
許倬云 等 著
文化是民族內部彼此認同的核心,歷史是時間序列里人的運動。在世界多元文化瞬…
王占山,齊峰
本書內容由“七一勛章”獲得者、安陽軍分區(qū)原副司令員王占…
龔斌
本書是一部全面探討魏晉清談歷史進程的著作。書中以時間為軸,以近兩百位魏晉…
龔延明,金瀅坤,徐友根 編著
中國科舉制度起源于隋,定型于唐。據(jù)統(tǒng)計,唐代科舉考試共268榜,秀才、進士…
蔣波
《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是一部歷史類圖書,以微觀切入,看宏觀的中國史,用現(xiàn)…
曲柄睿 著
《忽如遠行客:秦漢的游士與游俠》敘述了秦漢時代游士與游俠興起又漸趨消亡的…
蔡東洲
本書既是一部學術專著,又是一部普及性讀物。全書由生平事跡、治國功德、歷史…
張巖
如何評價八王之亂?知乎萬贊回答首次整理成書——一部簡明…
魯廣錦 陳堅
“當代中國”叢書包括8個分冊,以鮮明的中國價值理念為理…
穆渭生
本書是一部關于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傳記作品。郭子儀是再造大唐的“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學刊編委會編
本書有文章十三篇,內容涵蓋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歷史階段。具體篇章如下:人從&…
宿巍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廣為人知,然而唐蕃和親只是短暫的和平時光,唐蕃戰(zhàn)…
呂思勉 著
本書是著名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的代表作,是他為中學生寫作的一本白話中國歷史教…
葉煒 主編
《唐研究》創(chuàng)?k多年來一直是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I域的重要?W?g集刊,…
羅平漢
在黨的歷史上,從1937年十二月會議到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間,是以毛澤東為核心…
李書緯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西方勢力入侵的不斷深入,清廷迫于形勢,被動反應,在…
王水照 著
《蘇軾傳稿》從蘇軾“家庭和早年生活”“從杭州…
張錦鵬
經(jīng)濟制度是社會運行的基礎性制度,其制度安排關系重大。宋代私有土地產(chǎn)權制度…
長沙簡牘博物館,湖南大學簡帛文獻研究中心…
《長沙走馬樓西漢簡牘研究》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走馬樓西漢簡牘&a…
(德)約翰·拉貝 著 , 劉海寧、鄭壽康…
中譯本《拉貝日記——敵機飛臨南京》內容包括原件影印件及…
連橫 著,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 譯注
《臺灣通史》是第一部有關臺灣的通史,是歷史學家連橫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它是…
王立權(楓落白衣) 著
這是一部史實之外,更有“人性”與“趣味&r…
梁庚堯
本書起始于新石器時代華北、華南農(nóng)業(yè)村落的興起,結束于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
[日] 足立啟二 著,楊纓 譯
本書考察了明清時期的中國經(jīng)濟,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趨勢?!?/p>
(日)村山吉廣
本書是一部關于楊貴妃及其時代的人物傳記,作者是日本著名漢學家村山吉廣教授…
蔣廷黻 著,酷威文化 出品
本書是一部中國近代歷史通識讀本,由著名史學家蔣廷黻先生撰寫。全書以中國的…
張小琴著
本書以清初福建遺民文人共時性的多元化心態(tài)特征與歷時性的心態(tài)嬗變?yōu)榫€索,構…
黃寬重
本書透過《漫塘集》等多樣史料,描繪了南宋士人劉宰豐富多姿的生命世界。劉宰…
鐘業(yè)昌 著
該書是第一部講述孫中山與海南故事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圖書,填補了相關出版領域的空白…
姜錫東主編
《宋史研究論叢》是已故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創(chuàng)辦的教育BU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
《中國國家歷史》編寫組
《中國國家歷史》項目由南京師范大學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發(fā)展中心策劃,擬從2013年開…
孫立天
2019年北京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出現(xiàn)了一張康熙皇帝1716年發(fā)去歐洲的諭令,內…
譚玉秀著
本書以1927-1937年為主要考察時段,運用歷史學、教育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