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梧州統(tǒng)計年鑒-2021
02房山碑刻通志 卷七 史家營…
03共同書寫的歷史:外地干部…
04三門縣地名志
05儒學學者口述史 第一輯
06黑龍江屯墾史·軍墾口…
07吐蕃御制目錄研究
08湯汪鄉(xiāng)志
09劉魁立口述史
10涇河村志
閻崇年
康熙大帝(1654—1722),姓愛新覺羅氏,名玄燁,8 歲繼位,在位61…
可購
劉進寶
本書為“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叢書”中一冊,主要介紹了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歷史、地…
黃超
暫缺簡介...
呂思勉
《三國史話》是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生前所寫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學作品。作者…
(老撾)馬哈西拉·維拉馮,努安·…
本書為“亞洲經(jīng)典著作互譯計劃”中老經(jīng)典著作互譯項目首批成果之一,主要敘述…
韓獻棟
本書系統(tǒng)梳理了冷戰(zhàn)結束以來美朝關系三十年的發(fā)展歷程,盡可能詳盡地描述了三…
郭連友
《日本學研究》(一九九一年創(chuàng)刊)是我國日本研究領域 早的集刊之一,所刊論…
朱衛(wèi)
李曉鵬 著
本書梳理了從金田起義到清朝滅亡60年間的歷史脈絡,揭露了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和…
故宮博物院 編
本卷為《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謝伯殳卷》,內(nèi)容包括故宮博物院…
馬平安 著
本書旨在探究漢王朝不斷開拓進取的歷史功績和漢帝國政治制度對后世治理的影響…
鄭曙斌 著,湖南博物院 編
鄭曙斌,湖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1962年出生。歷史學碩士。主要從事陳列展覽與…
張程
中國古代有許多偉大的政治制度創(chuàng)造,而本書則以通俗的語言,輔以簡練的敘事,…
劉路
提起宋朝,不少人的的人印象是“積貧積弱”,然而宋朝卻是…
孫燕京 主編 閆長麗 著
清末新政是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領域,隨著相關研究的日趨…
張鯤 著
周渝
三國,一個群星閃耀、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充滿演繹、傳說和浪漫遐想的舞臺。…
吳晗 著
本書秉持客觀還原歷史的嚴謹態(tài)度,輯錄了明史大家吳晗研究廠衛(wèi)制度的精華作品…
本卷為《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馬衡卷》,內(nèi)容包括故宮博物院藏…
牛冠杰 編
近代三大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捻軍起義持續(xù)的時間長,雖然它沒有建立完備的政權機構,…
張嵚 著
漢朝,中華文明鼎盛的標志時期之一。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溯過往,了解漢朝發(fā)…
張久和,王石雨 編
該書由宇文鮮卑資料輯錄和段部鮮卑資料輯錄兩部分組成。二者均包含紀傳體、編…
張華
延安乃是東西向和南北向古道的交會處,歷來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之地,延安…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館
本書是湖北考古博物館配合“千年文脈——長江文明考古展·湖北”展覽編寫…
杜文玉 著
本書是一部以大唐宮廷制度及宮廷日常生活等為內(nèi)容的著作。以時間順序為綱,以…
冬熊
本書以時間順序和地緣關系為主線,從耳熟能詳?shù)奈膶W名篇引入,在參考各種傳世…
楊衒之 撰,周祖謨 校釋
《洛陽伽藍記》為北魏楊衒之所著,以佛寺為經(jīng),以相關史實、人物等為緯,真實…
鄭欣淼
已經(jīng)有600年歷史的紫禁城(故宮)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脈,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鄭衛(wèi)星 著
句吳國,是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交流交融的直接產(chǎn)物。從句吳到吳,是一次質的飛…
陸令儀,朱莉 著
《資治通鑒》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與司馬遷…
蘇雪蓮,張瑞利,吳永強 著
《史記》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列于“…
黃宗智
本書為黃宗智扛鼎之作,是認識中國小農(nóng)經(jīng)濟、當代中國發(fā)展和明清以來中國史的…
本書為“超級教授”黃宗智成名之作,是認識中國小農(nóng)經(jīng)濟和明清以來中國史繞不…
三石五
本書通過“月讀”的形式,將經(jīng)典《史記》拆解為以30天為周…
仝相卿
狄青出身寒門,年少時曾橫行鄉(xiāng)里,后因與人發(fā)生沖突,避禍來到京師開封,拔足…
趙龍
包拯是中國古代清官的杰出代表,以為政清廉、公正執(zhí)法、斷案如神著稱于世。時…
莊存與 著
《莊存與尚書詩經(jīng)學三種箋》包括清代著名經(jīng)學家、常州學派首創(chuàng)者莊存與的《尚…
王浩禹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古語…
趙生群 著
《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奠定了中國史學的基本格局…
談思嘉、孫冰心 著
2020年 6月,習近平總平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chǎn)黨宣言》展示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