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文化研究第17輯(2013年·冬)

文化研究第17輯(2013年·冬)

文化研究第17輯(2013年·冬)

定 價:¥89.00

作 者: 陶東風,周憲,胡疆鋒,周計武 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 文化研究

ISBN: 9787509758762 出版時間: 2014-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0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輯組織了“城市文化研究”“創(chuàng)傷記憶與文化表征”“保羅?維利里奧研究”三個專題。第一個專題是《文化研究》一直關注的專題。第二個專題,緊扣國際熱點話題研究,結合中國本土文化的實際,以不同作者的論題和風格,體現(xiàn)專題研究的多樣化。第三個專題,介紹英國學者阿米蒂奇的保羅?維利里奧研究,希望這個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軍事戰(zhàn)略家、城市規(guī)劃理論大師、速度政治思想家、技術藝術批評家和西方未來的考古大師能獲得國內(nèi)學術界的關注。

作者簡介

  陶東風,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段幕芯俊穮部骶?。主要從事文藝學、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著有《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文學史哲學》、《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后殖民主義》、《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從美學到文化——陶東風學術自選集》、《90年代審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社會理論視野中的文學與文化》等,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知識分子與社會轉型》,翻譯《文化研究導論》等。發(fā)表學術論文約百余篇。其成果曾獲得中國文聯(lián)第四屆優(yōu)秀文藝評論一等獎,第一屆、第三屆全國青年優(yōu)秀美學學術成果獎,第三、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新時期20年優(yōu)秀文學理論論文獎等。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曾經(jīng)赴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進行學術訪問。。周憲,男,1954年生于江蘇南京。先后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yè)(哲學碩士),南京大學中文戲劇學專業(yè)(文學博士)?,F(xiàn)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校長助理、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藝術學院院長。曾赴韓國、新加坡等國講學,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藝學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主要學術興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學和文藝學研究等方面。博士論文《布萊希特與中國當代戲劇》被評為2000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視覺文化與美學轉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當代中西審美文化研究”。代表作有《視覺文化的轉向》《文化表征與文化研究》《審美現(xiàn)代性批判》等。。胡疆鋒,男,1973年7月生于新疆。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先后在新疆喀什師范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習,文藝學博士,曾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09年6月被聘為副教授,2009年7月至今在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工作,2010年1月被評為碩士生導師。著有《伯明翰學派青年亞文化理論研究》等。譯著與參編著作有《亞文化讀本》《亞文化:風格的意義》《西方文論史教程》《新編美學教程》《大學美學》等。2007年被評為首都師范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研究生。2008年博士論文《亞文化的風格:抵抗與收編》被評為首都師范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2013年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15年)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周計武,男,1977年生,江蘇徐州人。現(xiàn)為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yè)于徐州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2002年畢業(yè)于徐州師范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2005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主要學術興趣集中在西方美學、文藝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現(xiàn)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985工程”人文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預研項目等課題三項。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江蘇社會科學》等CSSCI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著有《藝術終結的現(xiàn)代性反思》《文學與認同:跨學科的反思》《文化現(xiàn)代性與美學問題》等。

圖書目錄


文本解讀與歷史反思
見證極權環(huán)境下的人性變異——《血色黃昏》解讀【陶東風】/3
專題一 城市文化研究
編者按/37
帝京的明信片——清代文人畫作中的北京城市景觀【鞠 熙】/39
北平淪陷的瞬間——從“水平軸”的視野【袁一丹】/57
“都市夢”與“反都市”:清末民初留日學人的都市觀【蔣 磊】/80
永井荷風的文學漫步:都市漫游與日本現(xiàn)代性的反映
  【馬爾文·馬克斯(Marvin Marcus) 著 鄭以然 譯】/92
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構建——21世紀中國公共藝術生態(tài)考察【李 雷】/103
專題二 創(chuàng)傷記憶與文化表征
編者按/121
事件化:哲學反思與歷史敘事【宋 偉】/124
后國家和前國家時代的紀念與忘卻
  ——近年華語電影對抗日戰(zhàn)爭的描繪【錢 坤】/139
知青文學的一個盲點:論知青小說中紅衛(wèi)兵經(jīng)歷的處理【梁麗芳】/156
“艾赫曼審判”之后:1960年代以色列本土作家的大屠殺書寫【鐘志清】/168
“由側面切入”:歷史創(chuàng)傷與敘事模式【裴尼柯(Nicoletta Pesaro) 】/182
文化創(chuàng)傷與記憶倫理【陳全黎】/195
專題三 保羅·維利里奧研究
譯者按/217
保羅·維利里奧簡介【〔英〕約翰·阿米蒂奇 著 李會芳 常海英 譯】/218
20世紀軍事戰(zhàn)略家保羅·維利里奧:戰(zhàn)爭、電影與知覺的后勤學
  【〔英〕約翰·阿米蒂奇 著 李會芳 常海英 譯】/239
《消失的美學》介紹【〔英〕約翰·阿米蒂奇 著 李會芳 譯】/248
其他論文
當代中國文化場域中的主體與絕爽【楊小濱】/267
莫言的《蛙》與社會主義優(yōu)生學【畢新偉】/292
論文化記憶-文化想象的“共生環(huán)”
  ——基于南京民歌、“新民歌”的研究【徐一超】/308
視覺文化視域下的時尚秀場文化研究【史亞娟】/327
粉絲群的形成:娛樂產(chǎn)業(yè)、文化消費與粉絲實踐【同 心】/343
瓷們,工體去!——北京國安青年球迷亞文化研究【劉 佳】/35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