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女師的學生趙黛莉被巴金的小說打動,提筆給巴金寫信,談文學、談理想,要去奉獻和犧牲……30歲的巴金也認真地回復:“你只是一只羽毛未豐的鳥,你還不能夠在自由的天空里飛翔,因為在那里有無數的老鷹在等著啄你。……所以你得聽我的勸告,等候著將來。你不要老是想到犧牲,你也得有些享受。一個十七歲的女子,也應該過些快樂的日子。” 巴金給黛莉回復的7封信,筆端滿滿的溫暖、真誠。2004年,作家趙瑜曲折得到7封原信后,出于作家天性的好奇,作者想知道,一位頻頻與巴金通信、向往著革命斗爭生活的新女性,她后來的人生是怎樣的?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日、血雨腥風的國共戰(zhàn)爭、血肉模糊的土改,一個弱女子能否活下來?于是,作者開始了歷時兩年多的艱難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