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史家行跡與史書構(gòu)造:以魏晉南北朝佚史為中心的考察

史家行跡與史書構(gòu)造:以魏晉南北朝佚史為中心的考察

史家行跡與史書構(gòu)造:以魏晉南北朝佚史為中心的考察

定 價:¥61.00

作 者: 唐燮軍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歷史研究與評論

ISBN: 9787308124362 出版時間: 2014-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小16開 頁數(shù): 35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致力于探討學界語焉不詳尤其是未嘗措意的史學問題,或駁斥四庫館臣所謂《建康實錄》記劉宋史事全據(jù)《宋略》為藍本之說,或揭橥韋昭《洞紀》與漢儒侈陳陰陽讖緯之風習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以期多角度、全方位地究明魏晉南北朝史學的發(fā)展進程和時代特征及其對后世史學的影響。 本書力求全面呈現(xiàn)魏晉南北朝史學發(fā)展的進程、特征和影響,勉力糾正長期以來對該期史家、史書、史學現(xiàn)象的誤讀和曲解,從而增進歷史研究者和史學愛好者對魏晉南北朝史學的深入了解。

作者簡介

暫缺《史家行跡與史書構(gòu)造:以魏晉南北朝佚史為中心的考察》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符瑞、時政與韋昭《洞紀》
第一節(jié)  韋昭生平及其個性缺陷
第二節(jié)  《洞紀》性質(zhì)及其學術(shù)淵源
第三節(jié)  《洞紀》的寫作背景及其著述旨趣
第二章  國家認同、國史重構(gòu)與張勃《吳錄》的邊緣化
第一節(jié)  張勃的國家認同:以家學門風之傳承為重心的推考
第二節(jié)  否定之否定的必然:由《吳書》而《吳志》至《吳錄》
第三節(jié)  顛覆與超越:《吳錄》對孫吳國史的重構(gòu)
第四節(jié)  合理的異常:政治變遷、正統(tǒng)之爭與《吳錄》的邊緣化
第三章  族勢、行跡與虞預《晉書》
第一節(jié)  族勢升降與虞預的立身行事
第二節(jié)  虞預治學重心轉(zhuǎn)移的社會基礎(chǔ)
第三節(jié)  虞預《晉書》若干疑義辨析
第四章  政情異動、文化管控與南朝前期劉宋國史的編纂熱潮
第一節(jié)  宋孝武帝的政治需要與徐爰《宋書》的相應(yīng)構(gòu)造
第二節(jié)  劉祥《宋書》與南齊官方修史重心的轉(zhuǎn)移
第三節(jié)  文化管控下沈約《宋書》對劉宋始末的歷史書寫
第四節(jié)  余論
第五章  誤讀與曲解:沈約《宋書》平議
第一節(jié)  辨沈《書》與何、徐舊作之關(guān)系及其八志斷限諸問題
第二節(jié)  考沈《書》、裴《略》之關(guān)聯(lián)及其在梁代地位之變遷
第三節(jié)  論沈《書》之尚變及其史學影響
第六章  借史明理的裴子野及其以義繩事的《宋略》
第一節(jié)  《宋略》的成書時間
第二節(jié)  史料來源與編纂體裁
第三節(jié)  裴氏史論的義理化傾向及其《雕蟲論》的作旨
第四節(jié)  《宋略》的流布與散佚
第七章  史家游記與北魏別史:《洛陽伽藍記》商兌
第一節(jié)  作者生平及其著述宗旨
第二節(jié)  文注分列的編纂體例及其淵源
第三節(jié)  學術(shù)聲譽的變遷及其原因
第八章  生前行跡、國家認同與何之元《梁典》
第一節(jié)  何氏行蹤與《梁典》構(gòu)造及書法之關(guān)聯(lián)
第二節(jié)  《梁典》佚文及其作年考
第三節(jié)  編纂體裁與著述宗旨辨析
第九章  經(jīng)世意識與魏晉南北朝史體優(yōu)劣論――兼論劉知畿的“二體并行論”
第一節(jié)  干寶對編年體的倡議、改良及其史學影響
第二節(jié)  范曄與紀傳史的復興
第三節(jié)  何之元的史體觀及其歷史意義
第四節(jié)  劉子玄“二體并行論”的偏失及其成因
附錄1  論《建康實錄》對韋昭《吳書》的引用
附錄2  淑世情懷與沈約治學重心的轉(zhuǎn)移
附錄3  《宋略》輯佚與校證
附錄4  《隋書?天文志?五代災變應(yīng)》勘誤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