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講述了三個發(fā)生在藏地的故事,具有康巴藏人史詩的特質。上部《大夢》講述了上世紀初,在趙爾豐實施的改土歸流接近尾聲之際,康定的大土司云登格龍在恐慌與彷徨之中,意識到這股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在無盡的絕望與掙扎中,終于學會了寬容和尊重,最后平靜地接受現(xiàn)實。中部《悲夢》講述了回族青年鄭云龍為情殺人,逃到康巴藏地后,才知道不同信仰間的文化差距巨大。為了生存,他努力與當?shù)氐奈幕趨R,求同存異,最后在順應的過程中尋求到嶄新的生活。下部《醒夢》講述了大商人爾金呷與降央土司之間的世代仇殺,最后,兩個家族只剩下爾金呷的女兒澤央措,皈依天主教的澤央錯在耶穌的感召下,化仇恨為平靜,為仇人唱起了《為罪人頌》。三個故事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也是作者一直強調的主題,那就是康定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地方,它讓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這里從容和諧地交匯,形成了康定特有的氣質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