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省聊城人,生于儒學世家。他早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師從劉師培、黃侃等國學大師,后到英德留學,回國后一直在教育與研究部門任職。他學識淵博,貫通中西,在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與學校教育等方面均獲得了顯著成就,一生著述頗豐。他是我國近現代之交,在新舊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中涌現出的一位著名學者、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朱希祖(1879~1944),一代史學大家、南明史研究權威,他既繼承了老師章太炎的治史精華,又對西洋史學理論寬容地吸收,既重視歷史史實的考據,又強調歷史哲學的重要,這在新史學的建設中,就方法論而言,代表了一種正確的治學方向,在中國史學史的早期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守常(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yè)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他既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又是勇于開拓、學識淵博的著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