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學術文庫: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作者運用了歷史學、宗教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教育學、文學、哲學以及建筑學等多學科、多角度的研究,對明代南京寺院的背景、興廢和分布、僧人來源與等級結構、佛學水平與儒學修養(yǎng)、寺院經濟與制度、寺院建筑以及寺院對明代政治、經濟、文化、民眾生活等的作用和影響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綜合的考察,細致入微,新意迭出,令人信服。本文引用了大量文獻資料,如正史、實錄、地方志、寺院志、歷朝高僧傳、古人文集,旁及野史、小說等,以及近人考古發(fā)掘資料,計二百余種。對《明實錄》、《金陵梵剎志》、《棲霞小志》、《牛首山志》、《獻花巖志》、《攝山志》、《大明高僧傳》、《補續(xù)高僧傳》、《新續(xù)高僧傳》等用力最勤,曾反復研讀,還幾次到南京各寺院進行實地訪問和考察。在此基礎上,分析考辨,去粗取精,使本文內容更加豐富翔實,立論更加堅實可信。足見作者的功力深厚和踏實。本文在指出南京佛寺對社會的消極影響外,也公允地、實事求是地提出其另一方面的作用。如,佛寺興建雖耗費大量資財,卻增加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就業(yè)機會;佛教雖有麻痹人民斗志的一面,但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對社會生產發(fā)展和人民生活也有一定積極效應:對藏傳佛教的重視,對西藏僧人上層的封授,實現了對西藏的管理,一些藏僧到南京受封、講道、交流教義,對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統一也有一定作用等。有些評論者指出,這對我們今天制定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也有現實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