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支現(xiàn)代意義的海軍北洋海軍,曾一度努 力登攀到實力雄踞亞洲第一的高位。因為北洋海軍的存在,東亞的制海權掌握于 中國之手,而那幾年也成了 近代東亞海疆最風波安定的時代。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被國人寄予無限 期望的北洋海軍浴血作戰(zhàn)、拼卻一身也未能改變失敗 的戰(zhàn)局,龍旗無助地跌落在 威海灣畔。自此,“雪甲午恥”也成為了歷代國人 ,特別是海軍將士獨立強國的 信念所在和揮之不去的情結。 隨著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中國海軍從日本索回了甲午 戰(zhàn)爭北洋海軍遺物,甲午之恥似乎已然湔雪。然而甲午海軍覆師之恥,并不能只 看作是一支軍隊的軍事上的 失敗。認真思索,實際上當時中國全社會漠視海軍、海洋,漠視近代化,才是真 正的致敗之由,才是真正應該洗雪的甲午恥。 從這一個意義而言,《他選擇了中國(大東溝海戰(zhàn)親歷者北洋海軍洋員馬吉芬傳)》旨在為學界研究 海軍歷史提供更豐富的資料,使大眾能 對近代中國海軍興衰的歷史產生深思,能對中國海洋、海軍的歷史與現(xiàn)實有更多 的關注,這套中國海軍稀見史料叢書用“雪甲午恥” 命名則再恰當不過了。只有當全社會真正形成關注海洋的文化氛圍,雪甲午恥的 目標才真正有望實現(xiàn)。 《他選擇了中國(大東溝海戰(zhàn)親歷者北洋海軍洋員馬吉芬傳)》由李·馬吉芬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