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管理個人理財投資績效測評:評估和結果呈報

投資績效測評:評估和結果呈報

投資績效測評:評估和結果呈報

定 價:¥99.00

作 者: (美)菲利普·勞頓 ,(美)托德·揚科夫斯基 編 潘席龍 ,等 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華章CFA協(xié)會機構投資系列
標 簽: 投資理財 投資指南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436683 出版時間: 2013-08-22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76 字數: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20年中,投資業(yè)績衡量、報告和評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資本市場數據服務越來越多、定量分析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全球投資業(yè)績標準(Global Investment Performance Standards,GIPS)越來越為業(yè)界所接受和認可,績效測評已經成為有效資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部分歸功于投資業(yè)績衡量證書(Certificate in Invest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CIPM)項目的開展。在此基礎上,業(yè)績衡量已經成為投資人士公認的專業(yè)領域之一。這就是為什么《投資績效測評:評估和結果呈報》成為CFA協(xié)會機構投資系列(CFA Institute Investment Perspectives Series)第二個核心議題的原因。CFA協(xié)會在刊印行業(yè)領先的思想著作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這本新的文集,可以為那些每天需要面對瞬息萬變的投資管理挑戰(zhàn)的讀者,提供無與倫比的指導。《投資績效測評:評估和結果呈報》中的文章,都來自CFA協(xié)會研究基金會、金融分析師雜志、CFA協(xié)會會議論文集季刊、CFA雜志和投資業(yè)績評價證書課程。這些文章的作者,全是一些當今業(yè)內最有影響力的思想領袖(專業(yè)人士和受人尊敬的學者),是一些畢生專注于投資業(yè)績評價的人士。這一應時而生的文集共分為5個部分,從業(yè)績衡量、歸因和評估的角度,為業(yè)績評價領域打開了廣闊的視野。通過本書,你能熟悉與業(yè)績評價相關的幾乎所有內容,從時間與價值加權收益率的算法到業(yè)績評價的相關技術,一應俱全。在信息豐富的概述后,《投資績效測評:評估和結果呈報》的內容還包括:第二部分:業(yè)績衡量。該部分提供了強化讀者相關基礎的必要知識,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內容——基準的理論基礎和基準管理中要面對的權衡問題。第三部分:業(yè)績歸因。該部分討論了歸因分析各方面的問題,重點是決定投資組合業(yè)績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業(yè)績評價。該部分討論了對沖基金的風險和回報、基金管理變革與股票投資風格轉變等問題。第五部分:全球投資業(yè)績標準。該部分回顧并說明了全球投資業(yè)績標準的主要內容,主要強調了一些在GIPS?標準實施中的操作性問題。本書集中了多位經驗人士的寶貴見解,可以作為你提升投資業(yè)績衡量、對衡量結果進行報告和評價等多方面能力的實用指南。

作者簡介

  菲利普·勞頓(Philip Lawton),博士,CFA,CIPM,CFA協(xié)會投資業(yè)績衡量證書項目(CIPM)負責人。他曾任道富分析(State Street Analytics)咨詢公司的副總裁,服務過的客戶包括隸屬獨立顧問合作社的投資顧問公司,并曾在花旗銀行的全球證券服務部擔任美國業(yè)績衡量的負責人。在機構投資和業(yè)績衡量等專業(yè)會議中,勞頓博士也是深受歡迎的演講嘉賓。托德·揚科夫斯基(Todd Jankowski),CFA,CFA協(xié)會投資業(yè)績衡量證書項目課程設計部總監(jiān)。加入CFA協(xié)會之前,他曾在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公司(Northwestern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的財富管理部門擔任投資研究負責人,此前,他還擔任過零售咨詢部門和機構私募部門的投資管理人員。

圖書目錄

CFA協(xié)會機構投資系列顧問委員會
出版說明
推薦序一(湯震宇)
推薦序二(羅伯特 R.約翰遜)
引言
第一部分
績效評價概述
第1章 投資組合績效評價
1.1 績效評價的重要性
1.1.1 基金發(fā)起人的角度
1.1.2 投資管理人的角度
1.2 績效評價的三要素
1.3 業(yè)績衡量
1.3.1 不考慮評價期間外部現(xiàn)金流時的業(yè)績衡量
1.3.2 總收益率
1.3.3 時間加權收益率
1.3.4 資金加權收益率
1.3.5 TWR與MWR的比較
1.3.6 鏈式內部收益率
1.3.7 年化收益率
1.3.8 數據質量
1.4 基準
1.4.1 基準的概念
1.4.2 有效基準的特征
1.4.3 基準的類型
1.4.4 基于特定證券基準的構建
1.4.5 投資經理平均業(yè)績基準
1.4.6 基準的質量測試
1.4.7 對沖基金和對沖基金基準
1.5 業(yè)績歸因
1.5.1 總的收益率差異等于權重乘以收益率
1.5.2 宏觀歸因概述
1.5.3 宏觀歸因的輸入變量
1.5.4 宏觀歸因分析
1.5.5 微觀歸因概述
1.5.6 領域權重/股票選擇的微觀分析
1.5.7 微觀歸因的基礎因素模型
1.5.8 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績效的歸因
1.6 業(yè)績評價
1.6.1 風險調整績效的評價方法
1.6.2 質量控制圖
1.6.3 質量控制圖意義的闡釋
1.7 績效評價實踐
1.7.1 績效數據的噪聲
1.7.2 投資經理持續(xù)性政策
1.7.3 作為過濾原則的投資經理持續(xù)政策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業(yè) 績 衡 量
第2章 投資基準與投資管理
2.1 引言
2.2 前言
2.3 美國權益性基準的來源、應用和特點
2.3.1 指數的用處
2.3.2 好基準的特點
2.3.3 基準構造與選擇的權衡
2.4 用基準衡量業(yè)績
2.4.1 α回歸和減法α
2.4.2 主動管理的維度
2.4.3 多元回歸:風格風險的調整
2.4.4 衡量純α和主動風險的重要性
2.5 經理組合的構建
2.5.1 期望效用
2.5.2 對最優(yōu)化的批評
2.5.3 經理人α的預測
2.5.4 經理人組合的優(yōu)化
2.6 MPT和基準的演化
2.6.1 作為科學范式的組合原理
2.6.2 最初的范式
2.6.3 過去那些無業(yè)績評價的糟糕日子
2.6.4 基準范式
2.6.5 結論
2.7 20世紀90年代的泡沫和MPT理論的危機
2.7.1 對MPT理論和傳統(tǒng)金融的批判
2.7.2 結論
2.8 對基準管理的批判及其前進之路
2.8.1 對基準管理的批判
2.8.2 對特定基準的批判
2.8.3 反應
2.8.4 彼得·伯恩斯坦的觀點
2.8.5 如何達成妥協(xié)
2.8.6 結論
2.9 基準管理對市場和機構的影響
2.9.1 市場價格的扭曲
2.9.2 機構行為
2.9.3 宏觀效應:指數化什么情況下就該適可而止
2.10 美國股票風格指數
2.10.1 風格概念的多種用途
2.10.2 關于風格分類的一些注意事項
2.10.3 投資風格的演變
2.10.4 指數的構建和權衡
2.10.5 結論
2.11 固定收益基準
2.11.1 固定收益基準的復雜性
2.11.2 市值加權的固定收益基準
2.11.3 久期問題
2.11.4 窮鬼問題
2.11.5 信用市場的增長和波動
2.11.6 結論
2.12 國際股票基準
2.12.1 早期的股票指數
2.12.2 流通股調整的必要性
2.12.3 國際股票指數間的比較
2.12.4 對國家進行的發(fā)達或新興國家分類
2.12.5 基準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2.13 對沖基金基準
2.13.1 對沖基金基準的編制
2.13.2 對沖基金的風險因子敞口
2.13.3 對沖基金指數基金
2.13.4 對沖基金指數是同行組合嗎
2.14 政策基準
2.14.1 在政策層面的業(yè)績歸因
2.14.2 實踐中的政策基準
2.14.3 基準和投資政策
2.14.4 兩個基準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第3章 指數選擇的重要性
3.1 指數方法
3.1.1 權重
3.1.2 再調整
3.1.3 全市場指數
3.1.4 價值和成長指數
3.1.5 公司數量
3.2 指數比較
3.2.1 缺乏可替代性
3.2.2 可替代性
3.2.3 集中性風險
3.2.4 小結
3.3 指數管理
3.4 結論
注釋
第4章 應稅基準:復雜性的增加
4.1 標準基準的構造原則
4.2 投資管理與研究協(xié)會的稅后標準
4.2.1 實際發(fā)生制的優(yōu)點
4.2.2 實際發(fā)生制的缺點
4.2.3 AIMR投資業(yè)績報告標準
4.3 資本利得實現(xiàn)率的重要性
4.4 標準稅前基準的轉換
4.4.1 
第一層次近似
4.4.2 
第二層次近似
4.4.3 
第三層次近似
4.4.4 一些特殊的問題
4.5 影子投資組合
4.6 結論
4.7 問答
注釋
第5章 克服市值加權債券基準缺陷
5.1 分散投資
5.2 市值加權基準的普及
5.3 為什么大多數債券基準都有缺陷
5.4 市值加權指數分析
5.4.1 美國
5.4.2 瑞士
5.4.3 加拿大
5.5 高收益部門
5.6 超越現(xiàn)金債券
5.7 新興市場債券指數
5.7.1 GBI?EM
5.7.2 全球多元化新興市場債券指數
5.7.3 ELMI+
5.8 必須對基準進行規(guī)范
5.9 替代基準
5.9.1 債務基準
5.9.2 美國債券基準
5.9.3 全球債券基準
5.10 結論
5.11 問答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業(yè) 績 歸 因
第6章 投資組合業(yè)績的決定因素:20年后
第7章 投資業(yè)績分析中的權益組合特征
7.1 證券組合特征的應用
7.2 數據及計算
7.3 特征指標類型
7.4 監(jiān)測與風格分析
7.5 歸因分析
7.6 投資組合特征指標分析的局限性
注釋
第8章 優(yōu)化幾何歸因
8.1 單期歸因:回顧
8.2 多期歸因
8.3 幾何算法
8.3.1 BKT法
8.3.2 指數方法
8.3.3 純幾何法
8.4 調整的純幾何法
8.4.1 優(yōu)化的幾何法
8.4.2 方法之間的比較
8.5 結論
附錄8A 優(yōu)化幾何歸因的推導
注釋
參考文獻
第9章 個性化因素歸因
9.1 一般歸因
9.2 個性化因素的業(yè)績歸因
9.3 自定義因素的風險歸因
9.4 風險調整后的業(yè)績歸因
9.5 案例
9.6 結論
附錄9A 最佳預期收益
附錄9B 波動性和相關性公式
附錄9C 通過有約束的最小二乘法消除共線性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業(yè) 績 評 價
第10章 對沖基金業(yè)績分析
10.1 數據和樣本統(tǒng)計
10.2 基金的特征和業(yè)績
10.3 對沖基金的業(yè)績和風險
10.3.1 對沖基金業(yè)績的因素模型分析
10.3.2 基金特征的平均收益率
10.4 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對比
10.4.1 有效邊界
10.4.2 夏普衡量工具
10.4.3 共同基金績效因素模型評價
10.5 生存偏差
10.6 結論
10.7 致謝
附錄10A 對沖基金策略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1章 復式基金:績效與持續(xù)性
11.1 復式基金的增長
11.2 從復式基金中獲得的價值
11.3 復式基金的業(yè)績
11.3.1 α業(yè)績
11.3.2 β的拖累
11.3.3 信息比率的持續(xù)性
11.4 風格和經理選擇的影響
11.4.1 選擇經理與選擇風格
11.4.2 經理增加價值的持續(xù)性
11.5 多重戰(zhàn)略基金的前景
11.6 結論
11.7 問答
參考文獻
第12章 分清真正的α與β
12.1 主動管理的內容
12.1.1 β組合和α組合
12.1.2 真實α和原始α
12.2 風格分類盒
12.2.1 經理人結構優(yōu)化
12.2.2 估計經理人所需要的預期α
12.2.3 選擇主動管理經理人的兩個條件
12.2.4 對沖基金會因為β的表現(xiàn)收取α費用嗎
12.2.5 將對沖基金的α和β分開
12.2.6 識別對沖基金β的一項研究
12.3 對養(yǎng)老保險基金和其他投資者的政策含義
12.3.1 基金會
12.3.2 養(yǎng)老金福利計劃
12.3.3 固定繳款計劃和個人投資
12.4 問答
注釋
第13章 信息比率
13.1 信息比率的定義
13.2 比率的解釋
13.2.1 基于估計β的信息比率
13.2.2 信息比率、信息系數和基礎法則
13.3 夏普比率與信息比率
13.4 信息比率與(t)統(tǒng)計量
13.5 年度化
13.5.1 使用算數平均超額收益
13.5.2 使用幾何平均超額收益
13.5.3 使用連續(xù)復利平均超額收益
13.5.4 使用頻率轉換數據
13.5.5 四種方法的比較
13.6 信息比率的實證證據
13.7 說明
13.8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4章 資產配置策略能否40%、90%或者100%地解釋投資基金的業(yè)績
14.1 研究框架
14.2 數據
14.3 問答
14.3.1 問題1:隨時間的變動
14.3.2 問題2:基金之間的波動
14.3.3 問題3:收益水平
14.4 結論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5章 基金經理人的變更與股票投資風格的轉變
15.1 數據
15.2 研究方法
15.2.1 業(yè)績衡量
15.2.2 證券選擇和市場時機決策
15.2.3 風險的變化
15.2.4 選股風格的變化
15.3 結果
15.4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6章 歷史業(yè)績能預測未來嗎
16.1 已有的研究
16.2 業(yè)績衡量
16.3 類型分析
16.4 生存偏差
16.5 數據
16.6 方法
16.7 股票型基金結果
16.8 固定收益型基金結果
16.9 考慮費用和支出情況
16.10 生存偏差
16.11 結果
16.12 投資啟示
注釋
第五部分
全球投資業(yè)績標準
第17章 全球投資業(yè)績標準
17.1 引言
17.2 GIPS標準產生的背景
17.2.1 全球投資業(yè)績標準的必要性
17.2.2 業(yè)績報告標準的發(fā)展
17.2.3 GIPS標準的管理
17.2.4 GIPS標準的概覽
17.3 GIPS標準的內容
17.3.1 合規(guī)的基本原理
17.3.2 數據輸入
17.3.3 計算方法:時間加權的總收益率
17.3.4 收益率計算:外部現(xiàn)金流
17.3.5 其他投資組合收益率計算標準
17.3.6 成分收益率計算標準
17.3.7 構建成分Ⅰ:定義自行裁量權
17.3.8 構建成分Ⅱ:定義投資戰(zhàn)略
17.3.9 構建成分Ⅲ:包括與不包括投資組合
17.3.10 構建成分Ⅳ:股權分離部分
17.3.11 信息披露的標準
17.3.12 報告與公告要求
17.3.13 報告和公告的建議
17.3.14 不動產和私募股權投資的規(guī)定介紹
17.3.15 不動產標準
17.3.16 私募股權標準
17.4 認證
17.5 GIPS廣告指引
17.6 其他問題
17.6.1 稅后收益率的計算挑戰(zhàn)
17.6.2 關注GIPS標準的最新進展
譯者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