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立國,是遲早之事。其立國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是因為多爾袞出征察哈爾偶得大元傳國玉璽之故,此時皇太極已稱大金天聰汗有九年之久。而且歷年來的戰(zhàn)爭,已使明朝危機四伏。尤其是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后金軍繞過山海關直逼京師之役,不僅效仿“蔣干盜書”的故技使袁崇煥被崇禎皇帝送入大牢,還留下一個更大的隱患,便是部分勤王之師中途嘩變,成為流寇的骨干。在遼西一線,因為戰(zhàn)況緊急,朝廷急調山東孔有德部赴援,孰料孔有德半路叛亂,擾亂山東一年之久,最后泛海歸降皇太極。日后遼東沿海的尚可喜因被排擠,憤而降清?;侍珮O還揮軍親征朝鮮,將兩國關系打成“父子之國”。至此,清國攻明再無來自海上和朝鮮的后顧之憂,可以專心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