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Pro/E中文版Pro/ENGINEER野火5.0技術大全

中文版Pro/ENGINEER野火5.0技術大全

中文版Pro/ENGINEER野火5.0技術大全

定 價:¥99.00

作 者: 陳旭 著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

ISBN: 9787115317391 出版時間: 2013-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86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ProENGINEER是當今世界最為流行的CADCAMCAE軟件之一,被廣泛用于電子、通信、機械、模具、汽車、自行車、航天、家電、玩具等各制造行業(yè)的產(chǎn)品設計。《中文版Pro/ENGINEER野火5.0技術大全》共分為25章,從ProENGINEER Wildfire5.0(即ProE野火版5.0)的安裝和啟動開始,詳細介紹了ProE的基本操作與設置、草圖功能、基本實體特征設計、構(gòu)造特征設計、特征編輯與操作、參數(shù)化設計、曲面功能、曲面編輯與操作、渲染設計、工程圖設計、裝配設計、鈑金設計、塑料顧問分析、注塑模具設計、數(shù)控加工等內(nèi)容?!吨形陌鍼ro/ENGINEER野火5.0技術大全》配套光盤中包含書中案例的源文件和教學視頻,便于讀者書盤結(jié)合,鞏固練習書中的基礎知識和案例?!吨形陌鍼ro/ENGINEER野火5.0技術大全》結(jié)構(gòu)嚴謹、內(nèi)容翔實、知識全面,是廣大讀者快速掌握中文版ProENGINEERWildfire 5.0的實用自學指導書,也可作為大專院校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指導教材。

作者簡介

  陳旭,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產(chǎn)品設計系主任,中國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會員。著作方向為產(chǎn)品設計、產(chǎn)品管理、CAD/CAM。曾著有:《UGNX4.0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精通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基礎入門》等暢銷書。

圖書目錄

基礎篇
第1章 Pro/E Wildfire 5.0入門
1.1 了解Pro/E Wildfire 5.0
1.1.1 Pro/ENGINEER的發(fā)展歷程
1.1.2 Pro/E 5.0工程設計功能與流程
1.2 Pro/E的行業(yè)解決方案
1.2.1 Pro/E的功能特性
1.2.2 產(chǎn)品設計功能
1.2.3 分析仿真功能
1.2.4 加工制造功能
1.2.5 數(shù)據(jù)管理功能
1.2.6 數(shù)據(jù)交換功能
1.3 Pro/E建模方法
1.3.1 三維模型的表達方式
1.3.2 基于特征的模型
1.3.3 全參數(shù)化建模方式
1.4 學習Pro/E Wildfire 5.0的安裝方法
1.5 工作界面
1.5.1 啟動Pro/ENGINEERWildfire 5.0
1.5.2 熟悉菜單欄
1.5.3 熟悉工具欄
1.5.4 熟悉特征工具欄
1.5.5 熟悉命令提示欄
1.6 參數(shù)設置
1.6.1 環(huán)境設置
1.6.2 配置設置
1.7 課后習題
第2章 Pro/E Wildfire 5.0基本操作
2.1 設置工作目錄
2.2 鍵盤和鼠標
2.3 選取對象
2.3.1 選取首選項
2.3.2 選取的方式
2.3.3 對象的選取
2.4 管理文件
2.5 Pro/E基準工具
2.5.1 創(chuàng)建基準點
實訓01——創(chuàng)建基準點
2.5.2 偏移坐標系
實訓02——創(chuàng)建偏移坐標系
2.5.3 創(chuàng)建域點
實訓03——創(chuàng)建域點
2.5.4 創(chuàng)建基準軸
實訓04——通過相交平面創(chuàng)建基準軸
實訓05——選取圓曲線或邊創(chuàng)建基準軸
實訓06——使用兩個偏移參照創(chuàng)建基準軸
2.6 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
2.6.1 通過點
實訓07——通過點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
2.6.2 自文件
實訓08——自文件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
2.6.3 從方程
實訓09——“從方程”創(chuàng)建基準曲線
2.7 創(chuàng)建基準坐標系
實訓10——創(chuàng)建基準坐標系
2.8 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
2.8.1 通過空間三點
實訓11——通過空間三點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
2.8.2 通過空間點線
實訓12——通過空間點線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
2.8.3 偏移平面
實訓13——偏移平面
2.8.4 創(chuàng)建具有角度偏移的基準平面
實訓14——創(chuàng)建具有角度偏移的基準平面
2.8.5 通過基準坐標系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
實訓15——通過基準坐標系創(chuàng)建基準平面
2.9 拓展訓練——羽毛球設計
2.10 課后習題
建模篇
第3章 草圖設計
3.1 草圖概述
3.1.1 理解Pro/E 草繪環(huán)境中的關鍵術語
3.1.2 進入草圖環(huán)境
3.1.3 熟悉Pro/E 草繪環(huán)境中的工具欄圖標
3.1.4 草繪前的必要設置和草圖區(qū)的調(diào)整
3.2 基本圖元的繪制
3.2.1 繪制點和坐標系
3.2.2 繪制直線
3.2.3 繪制圓
3.2.4 圓弧的繪制
3.2.5 繪制矩形
3.2.6 繪制圓角
3.2.7 繪制樣條曲線
3.2.8 創(chuàng)建文本
實訓16——編輯支架草圖
3.3 草圖圖形編輯
3.3.1 選取操作對象圖元
3.3.2 圖元的復制與鏡像
3.3.3 圖元的縮放與旋轉(zhuǎn)
3.3.4 圖元的修剪
實訓17——繪制吊鉤草圖
3.4 尺寸標注
3.4.1 標注長度尺寸
3.4.2 標注半徑和直徑尺寸
3.4.3 標注角度尺寸
3.4.4 其他尺寸的標注
3.4.5 修改標注
實訓18——繪制彎鉤草圖
3.5 圖元的約束
3.5.1 建立豎直約束
3.5.2 建立水平約束
3.5.3 建立垂直約束
3.5.4 建立相切約束
3.5.5 對齊線的中點
3.5.6 建立重合約束
3.5.7 建立對稱約束
3.5.8 建立相等約束
3.5.9 建立平行約束
實訓19——繪制調(diào)整墊片草圖
3.6 拓展訓練——草圖繪制
3.6.1 繪制變速箱截面草圖
3.6.2 繪制搖柄零件草圖
3.7 課后習題
第4章 基礎特征設計
4.1 零件的設計過程
4.1.1 構(gòu)造特征概述
4.1.2 機械加工與三維建模
4.1.3 三維建模的一般過程
4.2 拉伸特征
4.2.1 拉伸命令操控板
4.2.2 拉伸深度選項
4.2.3 【暫?!颗c【特征預覽】功能
實訓20——支座設計
4.3 旋轉(zhuǎn)特征
4.3.1 旋轉(zhuǎn)命令操控板
4.3.2 旋轉(zhuǎn)特征類型
4.3.3 旋轉(zhuǎn)角度類型
實訓21——閥座設計
4.4 掃描特征
定義掃描軌跡
實訓22——創(chuàng)建開放軌跡掃描實體特征
4.5 可變截面掃描
4.5.1 可變截面掃描特征操控面板
4.5.2 定義掃描軌跡
4.5.3 掃描截面
實訓23——創(chuàng)建圓軌跡的可變截面掃描特征
4.6 混合特征
4.6.1 混合概述
4.6.2 創(chuàng)建混合特征需要注意的事項
實訓24——利用“混合”命令創(chuàng)建蘋果造型
4.7 掃描混合
4.7.1 掃描混合命令操控板
4.7.2 【參照】選項板
4.7.3 【截面】選項板
4.7.4 【相切】選項板
4.7.5 【選項】選項板
4.8 拓展訓練——座椅設計
4.9 課后習題
第5章 構(gòu)造特征設計
5.1 工程特征
5.1.1 孔特征
5.1.2 殼特征
5.1.3 筋特征
5.1.4 拔模特征
5.1.5 倒圓角
5.1.6 倒角
實訓25——設計機械零件
5.2 構(gòu)造特征
5.2.1 槽特征
5.2.2 法蘭
5.2.3 環(huán)形槽
5.2.4 耳
5.2.5 軸
5.2.6 管道
5.2.7 修飾特征
實訓26——設計管件
5.3 折彎特征
5.3.1 環(huán)形折彎
5.3.2 骨架折彎
實訓27——輪胎設計
5.4 拓展訓練——電機座設計
5.5 課后習題
第6章 特征操作與編輯
6.1 復制功能特征
6.1.1 陣列特征
6.1.2 鏡像特征
6.1.3 復制和粘貼特征
6.1.4 選擇性粘貼
實訓28——設計螺旋狀樓梯
6.2 更改實體特征
6.2.1 偏移特征
6.2.2 加厚
6.2.3 實體化
實訓29——旋鈕設計
6.3 綜合演練
6.3.1 發(fā)動機零件設計
6.3.2 麥克風造型設計
6.4 課后習題
第7章 模型參數(shù)化設計
7.1 關系
7.1.1 【關系】對話框
7.1.2 將參數(shù)與模型尺寸相關聯(lián)
7.1.3 利用關系式進行建模訓練
實訓30——利用關系式設計麻花繩子
7.2 參數(shù)
7.2.1 參數(shù)概述
7.2.2 參數(shù)的設置
7.2.3 編輯屬性參數(shù)項目
7.2.4 向特定對象中添加參數(shù)
7.2.5 刪除參數(shù)
實訓31——利用參數(shù)定義機械零件
7.3 插入2D基準圖形關系
7.3.1 什么是2D基準圖形關系
7.3.2 2D基準圖形的應用
實訓32——利用2D基準圖形設計“田螺”造型
7.4 特征再生失敗及其處理
7.4.1 特征再生失敗的原因
7.4.2 【故障排除器】對話框
7.5 拓展訓練
7.5.1 圓柱直齒輪參數(shù)化設計
7.5.2 錐齒輪參數(shù)化設計
7.6 課后習題
第8章 基本曲面設計
8.1 曲面特征綜述
8.1.1 曲面建模的優(yōu)勢
8.1.2 曲面建模的步驟
8.2 創(chuàng)建基本曲面特征
8.2.1 創(chuàng)建拉伸曲面特征
8.2.2 創(chuàng)建旋轉(zhuǎn)曲面特征
8.2.3 創(chuàng)建掃描曲面特征
8.2.4 創(chuàng)建混合曲面特征
實訓33——基本曲面特征設計
8.3 創(chuàng)建填充曲面特征
實訓34——創(chuàng)建填充曲面
8.4 創(chuàng)建邊界混合曲面特征
8.4.1 邊界混合曲面特征概述
8.4.2 創(chuàng)建單一方向上的邊界混合曲面特征
8.4.3 創(chuàng)建雙方向上的邊界混合曲面
8.4.4 使用約束創(chuàng)建邊界混合曲面
實訓35——創(chuàng)建三棱錐曲面
8.5 創(chuàng)建螺旋掃描曲面特征
實訓36——創(chuàng)建螺旋掃描曲面
8.6 創(chuàng)建掃描混合曲面特征
實訓37——創(chuàng)建混合掃描曲面
8.7 創(chuàng)建可變截面掃描曲面特征
8.7.1 可變截面掃描的原理
8.7.2 可變截面掃描設計過程
實訓38——創(chuàng)建水果盤
8.8 拓展訓練——香蕉造型
8.9 課后習題
第9章 曲面編輯與操作
9.1 曲面編輯
9.1.1 修剪曲面特征
實訓39——創(chuàng)建掃描修剪曲面
9.1.2 延伸曲面特征
實訓40——創(chuàng)建花紋切邊曲面
9.1.3 合并曲面特征
實訓41——組合曲面
9.2 曲面操作
9.2.1 曲面的實體化
9.2.2 曲面的加厚操作
9.3 拓展訓練
9.3.1 洗發(fā)露瓶設計
9.3.2 螺紋花型瓶設計
9.4 課后習題
第10章 ISDX曲面造型
10.1 造型工作臺介紹
10.1.1 進入造型工作臺
10.1.2 造型環(huán)境設置
10.1.3 工具欄介紹
10.2 設置活動平面和內(nèi)部平面
實訓42——設置活動平面
10.3 創(chuàng)建曲線
10.3.1 創(chuàng)建自由曲線
實訓43——創(chuàng)建自由曲線
10.3.2 創(chuàng)建圓
實訓44——創(chuàng)建圓
10.3.3 創(chuàng)建圓弧
實訓45——創(chuàng)建圓弧
10.3.4 創(chuàng)建下落曲線
實訓46——創(chuàng)建下落曲線
10.3.5 創(chuàng)建COS曲線
實訓47——創(chuàng)建COS曲線
10.3.6 創(chuàng)建偏移曲線
實訓48——創(chuàng)建偏移曲線
10.3.7 創(chuàng)建來自基準的曲線
實訓49——創(chuàng)建來自基準的曲線
10.3.8 創(chuàng)建來自曲面的曲線
實訓50——創(chuàng)建來自曲面的曲線
10.4 編輯造型曲線
10.4.1 曲率圖
10.4.2 編輯曲線點或控制點
10.4.3 復制與移動曲線
10.5 創(chuàng)建造型曲面
10.5.1 邊界曲面
實訓51——創(chuàng)建邊界曲面
10.5.2 連接造型曲面
10.5.3 修剪造型曲面
10.5.4 編輯造型曲面
10.6 拓展訓練
10.6.1 指模設計
10.6.2 瓦礫設計
10.7 課后習題
第11章 模型測量與幾何分析
11.1 模型的測量
11.1.1 距離
11.1.2 長度
11.1.3 角度
11.1.4 直徑(半徑)
11.1.5 面積
11.1.6 體積
11.2 曲線及曲面分析
11.2.1 曲率分析
11.2.2 截面分析
11.2.3 偏移分析
11.2.4 著色曲率
11.2.5 反射分析
11.2.6 斜度分析
11.2.7 斜率分析
11.2.8 曲面節(jié)點分析
11.2.9 保存分析
11.2.10 全部隱藏
11.2.11 刪除全部曲率
11.2.12 刪除全部截面
11.2.13 刪除全部曲面節(jié)點
11.3 課后習題
模塊篇
第12章 模型渲染
12.1 渲染概述
12.1.1 認識渲染
12.1.2 Pro/E外觀設置與渲染
12.1.3 Pro/E渲染術語
12.1.4 Pro/E渲染功能命令
12.2 關于實時渲染
12.3 創(chuàng)建外觀
12.3.1 外觀庫
12.3.2 外觀編輯器
12.3.3 模型外觀編輯器
12.3.4 外觀過濾器
12.3.5 應用紋理
12.4 添加光源
12.4.1 光源類型
12.4.2 【光源】選項卡
12.4.3 光源的修改、刪除、打開和保存
12.5 房間
12.5.1 創(chuàng)建房間
12.5.2 修改房間
12.6 應用場景
12.7 渲染
12.7.1 設置透視圖
12.7.2 渲染設置
12.7.3 渲染窗口
12.7.4 渲染區(qū)域
12.8 拓展訓練——iPhone 4手機渲染
12.9 課后習題
第13章 裝配建模
13.1 裝配模塊概述
13.1.1 兩種裝配模式
13.1.2 兩種裝配約束形式
13.1.3 進入裝配環(huán)境
13.1.4 裝配工具
13.2 無連接接口的裝配約束
13.2.1 配對約束
13.2.2 對齊約束
13.2.3 插入約束
13.2.4 坐標系約束
13.2.5 相切約束
13.2.6 直線上的點約束
13.2.7 曲面上的點約束
13.2.8 曲面上的邊約束
13.2.9 固定約束
13.2.10 默認約束
13.3 有連接接口的裝配約束
實訓52——裝配曲柄滑塊機構(gòu)
13.4 裝配相同零件
實訓53——裝配螺釘
13.5 建立爆炸視圖
13.6 拓展訓練——球閥裝配
13.7 課后習題
第14章 工程圖設計
14.1 工程圖概述
14.1.1 進入工程圖設計模式
14.1.2 設置繪圖格式
14.1.3 工程圖的相關配置
實訓54——利用Config.pro創(chuàng)建國標的圖紙模板
14.1.4 圖形交換
14.2 工程圖的組成
14.2.1 基本視圖類型
14.2.2 其他視圖類型
14.2.3 工程圖上的其他組成部分
14.3 定義繪圖視圖
14.3.1 【繪制視圖】對話框
14.3.2 定義視圖狀態(tài)
14.3.3 定義視圖顯示
14.3.4 定義視圖的原點
14.3.5 定義視圖對齊
14.4 工程圖的標注與注釋
14.4.1 自動標注尺寸
14.4.2 手動標注尺寸
14.4.3 尺寸的整理與操作
14.4.4 尺寸公差標注
14.4.5 幾何公差標注
14.5 拓展訓練——支架零件工程圖
14.6 課后習題
第15章 鈑金設計
15.1 鈑金成型基礎
15.1.1 鈑金加工概述
15.1.2 Pro/E中的鈑金設計方法
15.1.3 鈑金設計環(huán)境
15.2 分離的鈑金基本壁
15.2.1 平整壁特征
實訓55——創(chuàng)建平整壁
15.2.2 拉伸壁特征
實訓56——創(chuàng)建拉伸壁
15.2.3 旋轉(zhuǎn)壁特征
實訓57——創(chuàng)建旋轉(zhuǎn)壁
15.2.4 混合壁特征
實訓58——創(chuàng)建混合壁
15.2.5 偏移壁特征
15.3 鈑金次要壁
15.3.1 創(chuàng)建次要平整壁
實訓59——創(chuàng)建次要平整壁
15.3.2 創(chuàng)建法蘭壁
實訓60——創(chuàng)建法蘭壁
15.3.3 創(chuàng)建扭轉(zhuǎn)壁
實訓61——創(chuàng)建扭轉(zhuǎn)壁
15.3.4 創(chuàng)建延伸壁
實訓62——創(chuàng)建延伸壁
15.4 將實體轉(zhuǎn)換成鈑金
實訓63——將實體轉(zhuǎn)換成鈑金件
15.5 拓展訓練——電腦機箱側(cè)板鈑金設計
15.6 課后習題
第16章 Plastic Advisor分析
16.1 Pro/E塑料顧問
16.1.1 Plastic Advisor的安裝
16.1.2 塑料顧問分析流程
16.1.3 分析要求
16.1.4 Plastic Advisor功能
16.1.5 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對Plastic Advisor分析的影響
16.2 塑料料流理論基礎
16.2.1 塑料注射成型
16.2.2 澆口位置
16.2.3 結(jié)晶性
16.2.4 模具類型
16.2.5 流道系統(tǒng)設計
16.3 熟悉Plastic Advisor界面
16.4 Plastic Advisor基本操作
16.4.1 導入/導出的文件類型
16.4.2 模型視圖操作
16.4.3 模型顯示操作
16.4.4 首選項設置
16.5 顧問
16.5.1 拾取注射進膠位置
16.5.2 建模工具
16.5.3 分析前檢查
16.5.4 分析向?qū)?br />16.5.5 分析結(jié)果
16.6 拓展訓練——產(chǎn)品分析
16.6.1 最佳澆口位置分析
16.6.2 塑料充填分析
16.6.3 冷卻質(zhì)量分析
16.6.4 縮痕分析
16.6.5 熔接痕與氣穴位置
16.7 課后習題
第17章 注塑模具設計
17.1 Pro/E模具設計流程
17.2 Pro/E模具設計環(huán)境
17.3 準備模型的檢測
17.3.1 拔模斜度
17.3.2 等高線
17.3.3 厚度
17.3.4 分型面
17.3.5 投影面積
實訓64——MP3后蓋模型檢測
17.4 裝配參照模型
17.4.1 裝配方式
17.4.2 創(chuàng)建方式
17.4.3 定位參照模型
實訓65——創(chuàng)建可變布局
17.5 設置收縮率
17.5.1 按尺寸收縮
17.5.2 按比例收縮
17.6 毛坯工件
17.6.1 自動工件
17.6.2 裝配工件
17.6.3 手動工件
17.7 分型面設計
17.7.1 自動分型工具
17.7.2 裙邊分型面
17.7.3 陰影分型面
實訓66——分型面設計
17.8 模具體積塊
17.8.1 以分型面分割體積塊
17.8.2 編輯模具體積塊
17.8.3 修剪到幾何
17.9 抽取模具元件
17.10 制模
17.11 模具開模
17.12 拓展訓練——手把拆模設計
17.13 課后習題
第18章 數(shù)控加工
18.1 數(shù)控技術應用
18.1.1 了解數(shù)控加工原理
18.1.2 數(shù)控加工術語
18.1.3 工序的劃分
18.1.4 加工刀具的選擇
18.1.5 初學Pro/E加工
18.2 NC數(shù)控加工的準備內(nèi)容
18.2.1 參考模型
18.2.2 自動工件
18.2.3 其他工件創(chuàng)建方法
18.2.4 NC操作的創(chuàng)建方法
18.3 體積塊銑削
18.3.1 體積塊銑削的銑削過程
18.3.2 確定加工范圍
18.3.3 體積塊銑削加工過程仿真
實訓67——襯箱零件模具銑削加工
18.4 輪廓銑削
實訓68——對稱凹邊底座零件銑削加工
18.5 端面銑削加工
18.5.1 端面銑削的特點
18.5.2 工藝分析
實訓69——三角銑槽端面的精加工
18.6 曲面銑削加工
18.6.1 曲面銑削的功能和應用
18.6.2 工藝分析
實訓70——內(nèi)腔曲面銑削加工
18.7 鉆削加工
18.7.1 工藝設計
18.7.2 參數(shù)設置
實訓71——折流板孔加工
18.8 課后習題
第19章 機構(gòu)運動仿真與分析
19.1 Pro/E運動仿真概述
19.1.1 機構(gòu)的定義
19.1.2 Pro/E機構(gòu)運動仿真術語
19.1.3 機構(gòu)連接裝配方式
19.2 Pro/E機構(gòu)運動仿真環(huán)境
19.3 Pro/E Mechanism基本操作與設置
19.3.1 基本操作
19.3.2 組件設置
19.4 連桿機構(gòu)仿真與分析
19.4.1 常見的平面連桿機構(gòu)
19.4.2 空間連桿機構(gòu)
實訓72——平面鉸鏈四桿機構(gòu)仿真與分析
19.5 凸輪機構(gòu)仿真與分析
19.5.1 凸輪機構(gòu)的組成
19.5.2 凸輪機構(gòu)的分類
實訓73——打孔機凸輪機構(gòu)仿真與分析
19.6 齒輪傳動機構(gòu)仿真與分析
19.6.1 齒輪機構(gòu)
19.6.2 平面齒輪傳動
19.6.3 空間齒輪傳動
實訓74——二級齒輪減速器運動仿真
19.7 課后習題
應用篇
第20章 Pro/E應用于機械設計
20.1 減速器上箱體設計
20.2 鉗座設計
20.3 螺絲刀設計
第21章 Pro/E應用于產(chǎn)品裝配設計
21.1 產(chǎn)品設計分析
21.2 設計過程
21.2.1 前罩設計
21.2.2 扇葉設計
21.2.3 底座設計
21.2.4 其他零件設計
21.3 電扇裝配
第22章 Pro/E應用于鈑金設計
22.1 分析鈑金件
22.2 確定鈑金沖壓方案
22.3 鈑金設計流程
22.3.1 創(chuàng)建第一壁及凸、凹模成形
22.3.2 創(chuàng)建拉伸切除特征
22.3.3 創(chuàng)建折彎
22.3.4 創(chuàng)建二次折彎鈑金
第23章 Pro/E應用于模具拆模設計
23.1 手機面板拆模設計
23.1.1 設計任務
23.1.2 加載參照模型
23.1.3 拔模檢測
23.1.4 設置收縮率和創(chuàng)建工件
23.1.5 模具元件的設計
23.1.6 創(chuàng)建側(cè)滑塊與子鑲件
23.1.7 制模與開模
23.2 電控開關后殼拆模設計
23.2.1 設計任務
23.2.2 加載參照模型
23.2.3 拔模檢測
23.2.4 Plastic Advisor分析
23.2.5 模具成型零件設計
23.3 數(shù)碼相機外殼拆模設計
23.3.1 模具設計任務
23.3.2 加載參照模型
23.3.3 拔模檢測
23.3.4 Plastic Advisor最佳澆口位置分析
23.3.5 模具成型零件設計
第24章 Pro/E應用于數(shù)控加工
24.1 模具零件加工常識
24.1.1 常見數(shù)控加工模具零件
24.1.2 模具數(shù)控加工的刀具選擇
24.1.3 模具前后模編程注意事項
24.1.4 模具加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24.2 模具凸模零件加工實例
24.2.1 加工準備
24.2.2 底座的粗加工
24.2.3 底座的半精加工
24.2.4 按鍵孔的粗加工
24.2.5 底座的清角加工
24.2.6 按鍵孔的精加工
24.2.7 后置處理加工仿真
第25章 Pro/E應用于產(chǎn)品渲染設計
25.1 皇冠造型設計
25.1.1 設計主體
25.1.2 創(chuàng)建折彎特征
25.2 皇冠渲染設計
25.2.1 添加與編輯材質(zhì)
25.2.2 場景與光源設置
附錄一 Pro/E軟件學習方法
附錄二 Pro/E自定義快捷命令
附錄三 加強訓練習題集
附錄四 Pro/E零件術語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