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二百多年,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系。《清朝的皇帝》系列是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歷代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里,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清朝的皇帝二:皇清盛世,講述以下幾個皇帝。清圣祖——康熙(1654~1722)順治帝福臨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臺灣,北拒沙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鼓勵墾荒,薄賦輕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啟了大清盛世。清世宗——雍正(1678~1735)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力求改革,整頓吏治,但亦工于心計,設立軍機處。平定青海,安定西藏,對康乾盛世的連續(xù)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清高宗——乾?。?711~1799)雍正的第四個兒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為康乾盛世的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