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經濟史戰(zhàn)國秦漢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探

戰(zhàn)國秦漢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探

戰(zhàn)國秦漢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探

定 價:¥96.00

作 者: 張金光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叢編項: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標 簽: 經濟 經濟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097604 出版時間: 2013-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97 字數:  

內容簡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戰(zhàn)國秦漢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探》主要內容包括:關于中國古代社會形態(tài)問題的新思維、走出外來學術話語體系的困境,回歸中國歷史境域,構建獨立的理論分析系統(tǒng)、關于構建中國歷史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坐標體系的設想——國家權力中心論、關于中國土地關系問題的哲學思考——中國歷史地權本體論、周一清間社會形態(tài)四期說、第一章總論、第一節(jié)實踐歷史學:歷史學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人于史:回歸歷史境域、出于史:從原歷史中,發(fā)現實踐歷史邏輯,提煉和建構普遍性理論分析系統(tǒng)等。

作者簡介

  張金光,男,1936年12月18日生,山東陽谷皇姑琢人,南開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yè),山東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先秦史、秦漢史和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在《歷史研究》、《漢學研究》(臺灣)、《中華文史論叢》、《中國史研究》、《文史哲》等刊物發(fā)表論文數十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一次,二三等獎多次。出版專著《秦制研究》一部?!稇?zhàn)國秦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探——官社經濟體制模式研究》,該專著已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國家規(guī)劃特大成果獎。主要創(chuàng)造性學術觀點有:提出“實踐歷史學”、“國家權力中心論”、“中國地權本體論”。

圖書目錄

自序:關于中國古代社會形態(tài)問題的新思維
一、走出外來學術話語體系的困境,回歸中國歷史境域,構建獨立的理論分析系統(tǒng)
二、關于構建中國歷史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坐標體系的設想——國家權力中心論
三、關于中國土地關系問題的哲學思考——中國歷史地權本體論
四、周一清間社會形態(tài)四期說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實踐歷史學:歷史學研究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
一、入于史:回歸歷史境域
二、出于史:從原歷史中,發(fā)現實踐歷史邏輯,提煉和建構普遍性理論分析系統(tǒng)
三、歷史的“有限”性與“無限”性
第二節(jié) 官社經濟體制模式概說
第二章 官社經濟體制的根基:普遍土地國有制度與國家普遍授田制
第一節(jié) 西周春秋時代,“王土”“封建”下的多級占有制
一、封邦建國與賜田作采
二、周金文中所見土地轉移問題
三、邑共同體組織的頑固性
第二節(jié) 從“王土”到“皇土”:戰(zhàn)國秦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國有制的高度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擴大國營耕地、牧場及圈占山林川澤
一、國營農耕地
二、國營牧地
三、山林川澤等資源
第四節(jié) 戰(zhàn)國、秦國家普遍“制土分民”授田制
一、授田總則——“為戶予田宇”、“鄉(xiāng)田同井”、定量份地、定期還授、制轅田
二、授田對象與授田類別
三、家內受田人口之身份與資格
四、國家授田制的歷史淵源
第五節(jié) 龍崗秦簡中的土地國有制度諸問題
一、“行田”之律
二、“阡陌疆畔”、“疇企”等“為田”格局
三、“行田”中的諸違法行為
四、“實田”活動
五、國家授田制下,官社份地農生產的強制性及其趨向
六、“假田”問題
七、苑囿的保護和綜合開發(fā)問題
八、個體萊田為公共牧場
九、結語
第六節(jié) 秦從孝公“為田開阡陌封疆”到始皇“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其普遍土地國有制的法權形式與經濟內容
一、國家對土地擁有普遍的最高所有權
二、租稅合一制
三、戶籍與人口控制
第七節(jié) 戰(zhàn)國、秦土地國家所有制的二重性
第八節(jié) 傳統(tǒng)國家普遍授田制的延續(xù)和終結以及私有地權的形成
一、漢初土地國有制與國家授田制的延續(xù)
二、“名田宅”辨
三、傳統(tǒng)國家普遍授田制的終結與私有地權的形成
第三章 官社經濟體制下的田間布置規(guī)劃標準化體系制度
——“為田開阡陌封疆”
第一節(jié) “田有封洫”
第二節(jié) “開阡陌”
第三節(jié) “修封埒,正疆畔”與畎畝標準化規(guī)劃
一、畛、畝、頃、阡陌及其相互問的關系
二、封埒及其與阡陌的關系
第四節(jié) “為田”因時、地而制宜
第四章 邑的社會政治經濟實體性——官社國野體制新說
一、邑為傳統(tǒng)共同體組織
二、邑(國)野一體
三、由邑(國)野一體到城鄉(xiāng)對立
四、鄉(xiāng)吏政社合一的職掌
五、實體邑舉例:《田法》、《周禮》中的邑
第五章 周代的邑社組織
第一節(jié) 西周的村社組織
第二節(jié) 說《詩·豳風·七月》:對一個典型村社模式的分析
第三節(jié) 春秋時期各國對村社的整理活動及其向戰(zhàn)國典型官社經濟
體制的過渡
第六章 《周禮》中的官社經濟體制
一、土地國有制及國家授田制
二、政社合一制
三、兵農合一
四、強制性與激勵機制
五、施救施惠
第七章 銀雀山漢簡中的官社經濟體制
第一節(jié) 銀雀山漢簡中的普遍土地國有制及國家授田制
第二節(jié) 農業(yè)生產的強制性與生活的集體公共聯系性
第三節(jié) 社會人口的生產分工與養(yǎng)用問題
第四節(jié) 產品分配關系
第五節(jié) 綜論《田法》等篇中的社會經濟體制
第八章 孟子“井田”為官社經濟體制說
一、孟子“井田”為國家份地授田、官社經濟體制說
二、漢人所理解的井田制
三、說“以提封田解開井田之謎”說之謬
第九章 商鞅變法后秦的官社經濟體制
第一節(jié) 秦官社體制下鄉(xiāng)村聚落內的共同經濟聯系
一、鄉(xiāng)邑的經濟實體性
二、以“公作”——集體耕作——為基礎的集體生產過程與勞動協(xié)作形式
三、鄉(xiāng)之“公倉”
第二節(jié) 鄉(xiāng)邑政社合一的職能
第三節(jié) “野禁”、“四時之禁”與秦《田律》
第四節(jié) 邑里村落內的共同社會精神生活
第五節(jié) 強宗豪民——官社體制下的民間領袖
第十章 戰(zhàn)國、秦官社經濟體制模式典型舉例
一、秦簡《廄苑律》“以四月”條型
二、青川秦牘《更修為田律》型
三、孟子井田型
四、《禮記·月令》型
五、銀雀山漢墓竹簡《田法》型
六、書社
第十一章 戰(zhàn)國秦漢的“社”與“社”會活動
一、置社
二、里社
三、縣社
四、郡社
五、州社
六、私社
七、書社
第十二章 官社遺風——漢代的鄉(xiāng)里社會組織——彈、僤
第一節(jié) 里父老僤
第二節(jié) “正彈”
第三節(jié) “街彈”
第四節(jié) 附:“中服”
第十三章 官社經濟體制下的農民道德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第一節(jié) 生存權利第一:一個根本的道德律令
一、追求生存安全:官社體制下農民家庭經濟預算的平衡問題
二、“仁政”——生存政府保障論
三、建立一個對官社政治經濟制度和行為進行道德評價的價值標準體系
第二節(jié) 官社土地產品分配法則
一、分配法則的核心——國家索取制度
二、均平第一——土地資源配置與產品分配中的道德鐵律
三、稅率法則
四、地租的支付方式及其對農民生存權利和生計的影響
五、分配法則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實踐問題
六、重評助、貢、徹法
七、戰(zhàn)國秦漢土地稅、人頭稅的困境
第三節(jié) 官社的社會施救制度
一、官社的救助組織系統(tǒng)與措施
二、評產定稅
三、“耕三馀一”——備荒求生存的生存經濟目標
四、市場風險與農民生存經濟
第十四章 官民二元對立:官社下及中國古代社會階級結構的基本格局
第一節(jié) 官社體制下的國家索取制度
第二節(jié) “君子”與“野人”的對立格局
一、以皇(王)為首的統(tǒng)治主階級
二、權力轉變?yōu)樨敻坏牟惶骅F律
第三節(jié) 官逼民反:中國古代官民博弈的收盤結局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