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普通的冬日清晨,幾十個人聚集在羅馬的圣王路易教堂的康塔熱里禮拜堂里。禮拜堂的一面墻上掛著卡拉瓦喬的《圣馬太蒙召》(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對面的墻上是他畫的《圣馬太殉難》(The Martyrdom ofSaint Matthew),描繪了年老的圣徒在祭壇的臺階上被殺害的場景,畫中他被半裸的行刑人抓著,即將被一把劍刺入胸膛。在這兩幅畫之間的是卡拉瓦喬的《圣馬太的靈感》(The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這幅畫面上的圣徒與在旁邊畫作上被清晰描繪的慘死的圣徒是同一個。在這幅畫里,他先是跪在一個凳子旁,專心地書寫。隨后只見他從手稿上轉(zhuǎn)過頭去看一個在半空中懸浮著的天使。天使正盤旋在他的肩頭,指點或提醒他《福音書》里的內(nèi)容。 這個時候,一個英國導(dǎo)游在向一大群煩躁不安的游客講解《圣馬太蒙召》。她解釋說這個作品取材于《圣經(jīng)?馬可福音》中的一節(jié): “耶穌經(jīng)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guān)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于是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導(dǎo)游提醒游客們特別留意畫中從右邊射入的一道金色的陽光,而這邊正站著耶穌及一名門徒(據(jù)推測可能是圣彼得)。她建議游客們仔細(xì)欣賞當(dāng)耶穌伸出手指著馬太時,光線是如何照在他的手上的。而馬太此時探詢地指著自己,很明顯地,也帶著敬畏及驚喜之情。 在畫中的左半邊,桌子旁坐著三個年輕人。其中兩個是衣著優(yōu)雅的侍從,頭上戴著插有羽毛的帽子,他們一副漠然又愚蠢的表情,漫不經(jīng)心地望著耶穌。第三個男孩正盯著桌子上的硬幣并把它們朝自己身邊歸攏。還有一個戴眼鏡穿著皮領(lǐng)外套的老人斜倚在馬太的右肩上。 導(dǎo)游又建議大家仔細(xì)留意耶穌的手勢,它讓人想起了西斯廷教堂里米開朗基羅的《創(chuàng)造亞當(dāng)》(Creation of Adam)這幅畫中上帝的手勢。她還提醒游客說這是卡拉瓦喬得到的第一個主要的公開的宗教畫委托。但是到了這時即使是最順從的游客也早就不聽她的講解了。因為他們完全沒有必要去聽她所講的內(nèi)容,畫作本身的神奇力量早已湮沒了她的聲音。 因為事實上,即使我們對于藝術(shù)史、卡拉瓦喬甚至《新約全書》都不甚了解,我們也有可能理解這幅畫作。沒有那些知識,我們也能夠理解卡拉瓦喬在向我們展示:一個人的生命被完全轉(zhuǎn)變的時刻——這個時刻之后一切都不一樣了。比如這一刻結(jié)束后,利未就變成了馬太,他將步入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完全不同于他即將離開的賬房世界。當(dāng)馬太指著自己時——耶穌真的是在指他嗎?——他內(nèi)心憑直覺可能已經(jīng)感覺到了,他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帶來血淋淋的殘酷的殉道。如果他站在我們所站的位置,他可能看到康塔熱里禮拜堂的密閉空間正展示著他的未來。 除非你靠近卡拉瓦喬的一幅作品去仔細(xì)看他的筆觸,否則你會很容易忘記你在看的只是油畫和顏料。在康塔熱里禮拜堂里想這樣做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一旦停止朝燈光機器里投幣,就會陷入一片黑暗。盡管你的眼睛適應(yīng)了黑暗也不行。這真的是一種遺憾,因為他的作品最令人吃驚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夠使顏料和油畫精確地傳達(dá)他想表達(dá)的東西——看似矛盾的平凡的奇跡,而且,這些奇跡不僅發(fā)生在頭頂光環(huán)、身穿長袍的圣人和圣徒身上,不僅發(fā)生在飄浮在天空的被輕柔云彩環(huán)繞的人物身上,還發(fā)生在面目熟悉的人以及和我們一樣有困惑、痛苦和恐懼的人身上??ɡ邌掏ㄟ^他的畫作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人類,從而強調(diào)了基督、他的門徒、圣母和抹大拉的人性。 卡拉瓦喬與他同時代和比他稍晚的藝術(shù)家——比如普桑——不一樣。他從不讓我們?nèi)ハ胂笪覀兛吹降氖鞘ソ?jīng)或神話人物。相反,他提醒我們,我們看到的是模特,他們被戲劇性的燈光照射,并長時間地擺著十分不舒服的姿勢,以便畫家能畫下那個時刻。當(dāng)普桑說卡拉瓦喬的使命是毀滅繪畫時,他話中的真正含義也正是卡拉瓦喬決心闡明的:他是在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