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華集》是中朝詩歌交流史乃至世界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明帝國與朝鮮王國有密切的宗藩關系,兩國之間非常友好,從未發(fā)生過軍事沖突。明朝天子還注意開展詩歌外交,派遣能詩善文的使臣(多為翰林,有的還是狀元)出使朝鮮,以示重視;而朝鮮則相應地召集大批國內最優(yōu)秀的詩人儐接「天使」(朝鮮君臣對明朝使臣的尊稱),步韻賡和天使的詩作。正如《靜志居詩話》所言,「朝鮮君臣最稱好事,使者輶軒一至,即命館伴逮迎,屬和詩章,連篇累牘」,這實際上是有朝鮮王國事大慕華的政治原因和文化心理依據的。《足本皇華集(套裝全3冊)》輯校工作所用版本:《辛酉皇華集》以天啟元年(二八二一)朝鮮銅活字本為底本,以《四庫未收書輯刊》二卷本劉鴻訓《皇華集》為參校本;其他二十三種《皇華集》以英祖四十九年《御制序皇華集》為底本,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二十四卷本《皇華集》(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朝鮮銅活字本)及臺灣珪庭出版社影印八冊本為主要參校本,同時參校中國、韓國有關詩人多種別集(詳見《輯校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