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紀念篇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的三十年
二 綜論篇
日本的近代化與中國文化
文化交流與中日邦交正?;?br />從中日文化差異看其互補性
日本知識人の中國認識に ついて
日本的中國認識研究概淪——概念、方法和研究現狀概要
三 古代與中世紀篇
十七條憲法與圣德太子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重要轉折點分析——論鐮倉初創(chuàng)的歷史地位
明代日本僧人遺留在云南的漢詩
如何看待日本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的成就
出土文字史料與古代史研究——以中日韓三國的古代木簡為例
唐通事及其在中日交流中的作用
阿蘇“春卯祭”考
端午節(jié)的文化邊界——在東亞文化框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
四 近代篇
內藤湖南漢詩中的文化史觀索隱
關于《日本論》對近代日本武士道文化心理結構的解析
“殺王”:與絕對天皇制社會倫理的對決——試析大江健三郎在《水死》中所追求的時代精神
“小國主義”的歷史意義
近代中日軍事交流及其發(fā)展異同比較
五四運動期戴季陶的日本觀
秋田雨雀與中國左翼文學——以胡風、王瑩為例
1905年中日會商東三省事宜交涉的研究
五大臣日本考察活動研究
五 戰(zhàn)時與戰(zhàn)后篇
民國大學的日本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