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為“前四史”。是紀傳體史書的典范。它繼承了《史記》和《漢書》的編撰體例,同時又 有所創(chuàng)新,既是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也是一部紀傳體的國別史?!度龂尽啡龝至?,以曹魏為正統(tǒng),同時兼顧吳、蜀兩個割據政權 ,這本身就體現了陳壽實事求是的著史態(tài)度。陳壽在狀寫和評價歷史人物時,也繼承了古代史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敘事客 觀,立論公允。他對資料的取舍剪輯比較嚴謹,文筆簡潔流暢,甚得史家之法。而史瑞玲注譯的《崇文國學經典文庫:三國志》便是匯編節(jié)選了三 國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成的書籍。《崇文國學經典文庫:三國志》選篇所依據的主要標準如下:第一, 對三國形勢發(fā)展具有關鍵意義和重要影響的人物傳記。通過這些人物傳記,有助于認識三國歷史的概貌。第二,魏蜀吳三國以及各國不同層面的歷 史人物皆有所兼顧。以求能夠比較全面地展示歷史風貌。第三,敘事生動、文筆優(yōu)美、可讀性較強的篇目;第四。在小說和戲劇中經常出現的歷史 人物,是國人最感興趣的,讀這些人物傳記,有助于認識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