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長的年代應該是中國最清貧又最具理想主義情懷的年代。我們懷揣著無數的夢想:從士兵到將軍、從文人學士到科學家、從公職人員到領袖人物……直到改革的集結號吹響之后,身不由己地被卷入經濟發(fā)展的大潮,那時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抱負會通過一棵樹來實現,不管這棵樹有多么的完美和珍貴。時至今日,在許多人眼中我已經成了黃花梨的代名詞或者說代言人。圍繞黃花梨發(fā)生的一切也早已越過了歷史文化、林木科學和商品經濟的范疇。自古以來,從沒有哪種木頭能像黃花梨這樣,從一個樹種、一種家具用材起步,在更為寬泛的時代背景下,誘發(fā)一連串盤根錯節(jié)的社會文明事件。然而,回首當初,我對黃花梨的認識和親近也有一個不乏艱辛的過程,直至最后如莊周夢蝶一般物我兩忘,與黃花梨結下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