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是伯特蘭·羅素關于宗教的許多著作中最著名、最率直的著作。將羅素的那篇演講以及后來關于宗教的著作斥為膚淺、鄙俗、不能達到論題的深處,一直是件時髦的事情。其實,羅素那屈尊俯就的傲慢態(tài)度就表明,如果宗教只是迷信的話,那么羅素的話大概應該是中肯的。但宗教不是迷信,羅素的話并不中肯。最早的這種抨擊來自同年8月剛剛成為宗教徒的T.S.艾略特,見于他主編的雜志《標準月刊》。艾略特同意羅素的看法,認為恐懼(羅素把它看作是推進宗教的力量)一般說來是件壞事。但是他強調,有經驗的神學家會把好的恐懼與壞的恐懼區(qū)分開來,并堅持認為,對上帝的適當畏懼是一件與對盜賊、破產或蛇的畏懼大不一樣的事情。他沒有作任何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我們可以猜想到,他把對上帝的畏懼當成了消除存在主義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