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學革命最重大的成果,是誕生了新的詩歌形態(tài)——中國新詩。新詩是用接近于口語的白話寫作,語言的轉換大大促進并密切了詩歌和社會發(fā)展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詩從傳統(tǒng)的領地——廟堂和書齋——走向了大眾和民間。其最明顯的成效則是,詩歌涉及的題材更加寬廣也更加深邃了。人們于是在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看到了他們所熟知的或所樂見的人生萬象,不僅是天空和大地、山林和海洋,而且是市井和鄉(xiāng)間,大自大干世界的林林總總,家國興亡的風風雨雨,小至啼饑號寒的小人物的悲情人生,乃至蕓蕓眾生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這一切,理所當然地都成了詩人馳騁想象力的無邊疆土。 新詩表現領域的開拓,為編選者提供了可供廣泛選擇的可能。數十年來出版的中國新詩選本為數頗多,體例各異,但以年代和時段劃分的居多,兼有以詩人為目予以編選的。《百年新詩》叢書則獨辟蹊徑,將漢語新詩誕生至今近百年來的優(yōu)秀詩作按照主題分類編選,匯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詩人書寫同一題材的詩作,讀者町集中感受對于相同或相似事物的多樣化情感表達方式,從而獲得認識的擴展與審美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