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溝里走出的“土包子”馬克思主義者與留過洋的“布爾什維克”——毛澤東和張聞天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第二章
在毛澤東受到排擠之時,張聞天從蘇聯(lián)回國,被共產國際迅速推上了重要的領導崗位。進入中央蘇區(qū)后,張聞天在實際工作中的許多重大問題上同博古產生分歧,和毛澤東的關系逐漸密切起來。
第三章
李德、博古憑著看地圖躲在房間里指揮戰(zhàn)斗,致使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遭到重大挫折,張聞天深感憂慮和不滿。 福建事變的發(fā)展讓張聞天看到了“左”傾幼稚病的危害,在思想認識上真正與毛澤東站到了一起。
第四章
廣昌戰(zhàn)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張聞天和博古、李德的分手。毛澤東向中央提出的正確建議多次被李德、博古等拒絕,紅軍只剩下長征一條路。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組成了反對“最高三人團”的“中央隊三人團”。
第五章
擔架上的“密謀”——長征途中,毛澤東向張聞天、王稼祥分析了第五次反“圍剿”時中央軍事路線上的錯誤?!爸醒腙犎藞F”力挽狂瀾,在政治局內開始了反對李德、博古軍事指揮錯誤的斗爭。
第六章
毛澤東說:如果沒有洛甫(張聞天)、王稼祥兩位同志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同志們把好的賬放在我的名下,但絕不能忘記他們兩個人。
第七章
張聞天接替博古在黨中央負總責,傾注全部精力和才智糾正“左”傾軍事路線錯誤,不僅保證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而且在實際上確保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
第八章
四渡赤水引發(fā)了“走路”和“打仗”的爭論。林彪私自寫給中央軍委的一封信,引發(fā)了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誤解。張聞天被懷疑和彭德懷一起反對毛澤東,他雖然覺得委屈,但在會上、會下都沒有爭辯。
第九章
張聞天從大局出發(fā),主張給張國燾讓出“總書記”一職。毛澤東說:不可。張國燾另立“黨中央”,毛澤東、張聞天等對之進行了耐心勸阻和堅決斗爭。
第十章
從張聞天的《讀報筆記》到榜羅鎮(zhèn)會議、吳起鎮(zhèn)會議,毛澤東和張聞天為紅軍和中國革命最終找到落腳點,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第十一章
西安事變中,就如何處理蔣介石的問題,張聞天最先提出了“盡可能爭取南京政府正統(tǒng)”的正確主張。毛澤東極富預見性地作出內戰(zhàn)已然結束、全國抗戰(zhàn)就此開始的判斷。
第十二章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張聞天積極配合毛澤東,消除分歧、統(tǒng)一思想,為抗日戰(zhàn)爭作戰(zhàn)和戰(zhàn)略方針的提出、確立和貫徹作出了特殊貢獻。
第十三章
張聞天在六屆六中全會上主動“讓位”,推舉毛澤東為黨中央總書記。毛澤東說:“洛甫這個同志是不爭權的?!睆埪勌熘篮蟾吲d地說:“這是對我最好的評價。”
第十四章
延安整風期間,張聞天寫就了近四萬字的自傳,稱《反省筆記》。毛澤東看了之后到張聞天的窯洞里說:“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寫得很好!”張聞天在七大坦陳自己的切身體驗:“我的無產階級的靈魂,就是這樣,慢慢地在斗爭中占了上風。”
第十五章
張聞天提出的東北工作方針與毛澤東提出的“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東北戰(zhàn)略方針不謀而合。對于分紅問題,毛澤東對劉、張說:“少奇同志,我不支持你的意見,我是支持洛甫的?!?br />第十六章
廬山會議上,張聞天以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精神“犯顏直諫”,成為“反黨集團”的副帥、“軍事俱樂部”的主要成員。毛澤東說他“把馬克思主義的要言妙道通通忘記了”。
第十七章
幾年賦閑,張聞天潛心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哲學問題。他不同意毛澤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筆記中記錄了他與毛澤東的分歧點,表達了他對把矛盾的某種解決形式絕對化傾向的擔憂。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張聞天受到不公正對待,仍堅持學習毛澤東思想、研究社會主義現(xiàn)實問題。他寫信給毛澤東請求回北京,毛澤東讀后讓身邊人簽批:“到北京住,恐不合適,可另換一地方居住”
第十九章
沉重的1976年,兩位偉人相繼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