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史》寫成于1926年,正值“五四”后的文化大討論時期,是一部較早的關于中國繪畫史的相對系統(tǒng)的整合。20世紀初,面對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一種危機意識和變革意識將中國文化界分為東西兩大派系,“中西融合”派將矛頭直指“文人畫”,將其指責為造成藝術觀念謬誤的根源。以潘天壽為代表的自成一派,潘寫成此書,以對“西派”之態(tài)度。全書以上下四千年時間為緯,將中國文化深遠的哲學思想,燦爛的文學藝術,獨特的性格風俗,溶入史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國畫自成一第,與西方畫并立為人類藝術的雙峰的說法。 1935年此書被列為大學叢書,成為轟動全國的經典名作。1936年再版,作者對初版的內容做了大幅度修改和補充。1980年,又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再版。此次出版即以1936年版本為底本編輯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