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波,男,漢族,1953年10月出生。1982年于西北大學地質系研究生畢業(yè),獲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5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師從劉東生院士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8月獲理學博士學位?,F(xiàn)任陜西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生導師,兼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災害監(jiān)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土資源部巖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第四紀科學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環(huán)境變化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巖溶地質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地質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理事,任《中國巖溶》、《中國沙漠》、《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和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編委,兼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國土資源部巖溶地質研究所和寶雞文理學院客座教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土資源部項目和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余項。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質學報》、《地理學報》、《土壤學報》、《環(huán)境科學學報》、Sciences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Catena、Soil Science、Environment Geology等國內外刊物發(fā)表論文300余篇,先后在科學出版社出版《淀積理論與黃土高原環(huán)境演變》等專著4部。已獲地質礦產部和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三等獎1項。曹軍驥,男,漢族,1971年11月出生。2001年于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師從安芷生院士,獲第四紀地質專業(yè)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兼任亞洲氣溶膠學會(AARA)主席、國際氣溶膠學會(IARA)執(zhí)委、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AWMA)中國學會主席、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兼氣溶膠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兼全球環(huán)境變化研究院副院長,SCI期刊Journal of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副主編,SCI期刊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編輯、SCI期刊Particuology編委等。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方向性項目等10余項。參與編寫出版英文專著2部、中文專著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130余篇,被SCI引用2200余次。2011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0年獲第十屆“中國科學院十大杰出青年”稱號2010年獲第二屆“SCOPUS尋找青年科學之星”環(huán)境科學領域成長獎,2009年獲第三屆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2009年獲第二屆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2003年獲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第四屆青年科學獎,2008年作為主要參加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1999年和2006年分別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各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