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公元前90),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他10歲開始讀古書,學習認真刻苦。20歲那年,司馬遷從長安出發(fā),到各地游歷,后來回到長安,做了郎中。他幾次同漢武帝出外巡游,到過很多地方。35歲那年,漢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貴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他父親司馬談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il!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與天文學家唐都等人共訂“太初歷”,同年,開始動手編《史記》。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獲罪被捕,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獲赦1ti獄,做了中書令,掌握皇帝的文書機要。于是他發(fā)憤著書,全力寫作《史記》,大約在他55歲那年終于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司馬遷的著作,除《史記》外,《漢書.藝文志》還著錄賦八篇,均已散失,唯《藝文類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賦》的片段和有名的《報任安書》(即《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表白了他為完成自己的著述而決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馬遷生平思想的重要資料,也是一篇飽含感悟的杰出散文?!侗坎挥鲑x》也是其晚年的作品,抒發(fā)了作者受腐刑后不甘于“沒世無聞”的憤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