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由和意義
一、問題的緣起
二、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的相關研究
二、國內的相關研究
第三節(jié) 基本概念
一、法治
二、法治化
三、行政決策法治化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
第一章 行政決策法治化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jié) 新中國行政決策法制初創(chuàng)(1949-1957)
一、臨時憲法與“五四憲法”的制定
二、行政決策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
三、行政性分權體制的初步探索
四、行政決策法制第一個“黃金時期”的形成
第二節(jié) 行政決策法制停滯與破壞(1957-1976)
一、以黨代政、以黨代法局面的形成
二、階級斗爭重提與“七五修憲”
三、從棄置法制到否定法制
第三節(jié) 行政決策法制重建與發(fā)展(1976-2002)
一、法制重建過渡期
二、法制重建新階段
三、行政決策體制的改革
四、依法行政原則的逐步確立
五、行政立法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四節(jié) 行政決策從法制化走向法治化(2002~2010)
一、中國的憲政新進程
二、法治政府目標的提出
三、行政決策法治化的全面啟動
第五節(jié) 行政決策法治化歷程的經驗與教訓
一、完善法制、尊重法制是行政決策法治化的基礎
二、促進決策權力與公民權利的互動是行政決策法治化的根本
三、構建黨一政府一人大的合理關系是行政決策法治化的關鍵
四、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權限是行政決策法治化的重要內容
第二章 行政決策法治化的現實反思
第一節(jié) 行政決策非法治表征
一、官僚主義:行政決策議程的確定
二、冒進主義:行政決策目標的設定
三、經驗主義:行政決策方案的制定
四、形式主義:行政決策方案的抉擇
第二節(jié) 行政決策非法治反思
一、行政決策體制不合理
二、行政決篥監(jiān)督滯后
三、行政決策責任虛置
四、行政決策法律體系不完善
五、決策者的法治觀念與法治能力不強
第三章 行政決策法治化的戰(zhàn)略選擇
第一節(jié) 發(fā)展思路:以民主化帶動法治化
一、民主理論與行政決策
二、參與式民主決策模式
三、參與式民主啟動行政決策法治化
第二節(jié) 發(fā)展目標: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相統(tǒng)一
一、行政決策的形式法治
二、行政決策的實質法治
三、行政決策的綜合法治
第三節(jié) 發(fā)展道路:漸進主義
一、中國法治的漸進主義道路
二、行政決策法治化的漸進主義策略
第四節(jié) 動力模式:政府推進與社會推進相結合
一、政府推進型行政決策法治
二、社會推進型行政決策法治
三、互動結合型行政決策法治
第四章 行政決策法治化的制度建構
第一節(jié) 行政決策主體制度
一、行政決策主體的概念界定
二、域外行政決策主體法律制度
三、中國行政決策主體法律制度重構
第二節(jié) 行政決策程序制度
一、行政決策程序的概念與特征
二、行政決策程序的種類與功能
三、各國行政程序法關于行政決策之規(guī)范
四、正當行政決策程序的理念與規(guī)則
第三節(jié) 行政決策監(jiān)督制度
一、行政決策之監(jiān)督體制
二、行政決策之代議機關監(jiān)督
三、行政決策之行政機關監(jiān)督
四、行政決策之司法機關監(jiān)督
五、行政決策之政黨監(jiān)督
六、行政決策之社會監(jiān)督
第四節(jié) 行政決策責任制度
一、行政決策責任體系
二、行政法律責任歸責原則
三、行政賠償責任
四、違法行政決策的撤銷
五、行政處分
第五章 行政決策法治化的實證檢驗
第一節(jié) 溫嶺民主懇談個案分析
一、民主懇談的背景
二、民主懇談的發(fā)展歷程
三、民主懇談的發(fā)展特征
四、民主懇談的價值與意義
第二節(jié) 行政決策制度的地方創(chuàng)新
一、信息預公開制度
二、開放式決策制度
三、行政決策程序制度
四、專家咨詢論證制度
第三節(jié) 行政決策法治化的初步成效
一、一些決策者的法治意識已基本確立
二、行政決策的規(guī)則與制度正逐步健全
三、政府主導下的公眾參與在逐步擴大
四、行政決策的控權機制已趨于多元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