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則篇
第一章 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與適用
一、罪刑法定與刑法明文規(guī)定的判定
二、罪刑相當原則的解釋與運用
第二章 刑罰輕重比較及跨法犯的法律適用
一、犯罪主體范圍調整及跨法犯的法律適用
二、罪的分解、合并與刑罰輕重的變化
三、自首、立功的不同規(guī)定對適用刑罰輕重的影響
四、主刑、附加刑的不同配置與擇法適用依據
五、法定刑幅度的明細化與刑罰輕重的評判
第三章 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司法認定
一、正當防衛(wèi)"必要限度"的理解與判定
二、緊急避險"必要限度"的理解與判定
第四章 故意犯罪既未遂形態(tài)的司法認定
一、故意犯罪既未遂形態(tài)的設定依據與具體判定
二、"不能犯"的定罪與量刑
第五章 共同犯罪的司法認定
一、主從犯認定中的事實整理與價值考量
二、單位共同犯罪的司法認定
三、"不可罰的教唆行為"的剖析與論證
第六章 罪質分析法及轉換定罪規(guī)則的適用
一、簡要案情及訴判情況梳理
二、個案罪質分析與演繹
三、轉換定罪規(guī)則的構建與適用
第七章 量刑原則、方法及其規(guī)范化
一、量刑的一般規(guī)則
二、多種量刑情節(jié)的適用原則與方法
三、量刑規(guī)范化及其方法的選擇
第八章 自首與立功的司法認定
一、自首成立條件的認定
二、"僅因形跡可疑被盤問、教育"的理解與認定
三、"協(xié)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理解與認定
四、"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理解與認定
第九章 刑罰適用的幾個具體問題
一、刑法中"以上"、"以下"含義的補正解釋
二、減輕處罰的標準與適用
三、盜竊罪累犯的加重處罰
四、受過國外刑罰處罰者構成累犯的條件
五、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執(zhí)行期間重新犯罪的處罰問題
第十章 少年刑事審判的幾個問題
一、關于對少年犯的處罰原則
二、關于附加財產刑的適用問題
三、關于累犯從重、加重處罰制的適用限制
四、關于前科報告制度的適用
五、關于非監(jiān)禁刑和非刑罰處理方法的適用
六、關于暫緩判決的運用
第十一章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理解與運用
一、認識上的總體把握
二、從"嚴"政策的理解與適用
三、從"寬"政策的理解與適用
第十二章 刑法上公正、效率及其關系的把握
一、公正的特性及其刑法意義
二、效率的涵義及其價值定位
三、刑法上公正、效率價值的沖突與調和
第十三章 現代刑罰理論與刑罰觀念
一、報應主義刑罰觀及其構成要素分析
二、功利主義刑罰觀及其方法論評說
三、兩種刑罰觀的相互借鑒與融合
刑法分則篇
第一章 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認定
一、關于交通肇事罪的認定標準
二、關于肇事者逃逸的處罰問題
三、關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含義的理解與掌握
第二章 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司法認定
一、侵犯知識產權罪認定的一般理論
二、販賣盜版光盤行為的司法認定
第三章 刑法上財物控制關系的判定
一、控制行為及其構成要素
二、控制行為方式與既未遂形態(tài)的認定
三、控制行為認定中的幾個特殊問題
第四章 搶劫罪的立法分析與司法認定
一、搶劫罪情節(jié)加重犯的理解與認定
二、暴力后捎帶取財行為的定性
第五章 盜竊罪的立法分析與司法認定
一、"多次盜竊"的理解與認定
二、多次盜竊數額累計的條件與限度
三、盜竊與詐騙行為的交織與分辨
第六章 職務侵占罪的立法分析與司法認定
一、單位合同工、臨時工、實習生等能否成為本罪主體
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與"利用工作條件便利"區(qū)別
三、如何理解"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的罪狀表述
四、不同身份者共同侵占單位財物行為的定性
第七章 侵占罪的立法分析與司法認定
一、侵占行為的構成前提
二、侵占罪與不當得利行為的界限
三、拒不退還與拒不交出行為的認定
第八章 販賣、運輸毒品罪既未遂形態(tài)的司法認定
一、關于犯罪既未遂標準的爭論
二、確立即成行為犯標準的理由
三、販賣、運輸毒品罪既未遂形態(tài)的具體認定
四、故意犯罪既遂形態(tài)的設定依據
第九章 聚眾斗毆中轉化犯的范圍與責任分析
一、基本案情與爭議問題
二、確定轉化犯范圍與刑事責任的不同情況
三、對具體案件的分析評判
第十章 貪污罪與近似職務犯罪的界限
一、為親友非法牟利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二、國有公司、企業(yè)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三、私分國有資產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第十一章 新類型受賄犯罪的司法認定
一、"低價購房"類受賄犯罪的認定
二、"收受干股"類受賄犯罪的認定
三、共同受賄犯罪數額的認定
第十二章 挪用公款罪的數額認定問題
一、挪用公款數額的認定范圍
二、多次挪用公款數額的累計方法
三、挪用數額特別巨大公款行為的成罪條件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