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史綱(柏楊逝世三周年紀念版)(套裝上下冊)》一邊為他捏一把汗,因為他在這本書里,重點批判了兩個東西,一個是中國帝王所代表的專制主義,一個是某些儒生所代表的專制體制的奴才與幫閑、幫兇。其實這也是魯迅批判的重點。而如今無論在電視,還是出版物里,這些帝王、儒生都成了“香餑餑”,成了被追逐的“明星”。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引入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柏楊逝世三周年紀念版)(套裝上下冊)》,至少是不合時宜的,弄不好,柏楊先生也會被某些人視為“破壞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不過就我個人而言,大概因為自己早就是不合時宜的人,因此讀《中國人史綱(柏楊逝世三周年紀念版)(套裝上下冊)》卻能引起很多的共鳴。特別是滲透全書的民族自省精神——這也是我感覺到的柏楊先生與魯迅精神相通的第二個方面,它引起了我的許多聯想。當下很流行一句話:以史為鑒。這當然是一個對待歷史的重要原則,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柏楊逝世三周年紀念版)(套裝上下冊)》就是一部“以史為鑒”的著作。但在有些人的闡釋里,以史為鑒是專對外國人講的,那么,我們中國人要不要也以史為鑒?批判別人篡改歷史,這當然很對,很有必要,但我們自己對歷史的態(tài)度又怎么樣?好像沒有人談,這里所缺少的正是一種民族自我反省的精神。